董明珠创业成功的经历

2024-05-20

1. 董明珠创业成功的经历

 董明珠创业成功的经历
                      分享一篇董明珠自述的创业经历和企业管理的一些体会,董明珠讲述格力当年差点被卖掉的经历,关于企业管理,董明珠说制度比数字更重要,做企业要学会共赢。以下是我J.L分享的董明珠创业成功的经历,更多热点创业项目欢迎您继续访问(www.oh100.com/chuangye)。
    
     格力当年差点被卖掉 
    在2004年的时候,我们进行了一场非常激烈的博弈,当时中国非常流行一个大的行动,哪个城市能引进一个世界500强,这个城市就非常了不起,珠海当时也迫切地希望能有一个世界500强落脚在珠海。他们看中了格力电器,2004年底,我们的销售额是138亿,跟世界500强相比,还是很小的。政府就极力地想促成这件事情。
    作为我个人来讲,收购格力电器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当时给我们的条件是个人年收入可以拿到8000万,而我在格力电器的年薪才几十万。后来我想,既使珠海有了一个世界500强,但它不是中国的,更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反之,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格力电器早已小有成就,也找到了规律,尽管我们有挑战,但我觉得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我的梦想是,有一天我们自己打造一个世界500强的企业,所以当时我就激烈地反对。但珠海市领导希望卖掉,我就跑到省里去反映,我讲了不卖的理由,中国的中华牙膏非常有名,但今天已经不在了,它被外国的企业收走了,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材料,但做的不是我们的品牌。当然我还举了很多的例子。当时省里领导没有表态,我想我完了。
    不过没有多久,上面就派了一个调查组来调查,调查后就说不卖了。在2004-2014年的10年当中,我们从130亿做到了1400亿,我们终于以自己的品牌走进了世界500强,最高兴的是,我们不是500强的末尾,我们排在了第385位。竞争行业家电类我们是世界第一,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这是我们企业家的责任,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当时如果卖掉的话是9亿,我们国家的税收能有多少?我们股民有什么利益?我们去年给股民的分红,1股是3块,10送30,是所有上市公司历史上最好的一个企业。今年我们还做了10送10的股权配赠。
    我想说一个小故事,13年前,我走进大会堂的时候,我就说这里用的空调不是我的,我一定要让他用上我们的空调。嘴喊没有用,凭什么用你的?你的技术要比别人好,别人才可能用你的。这10年来,我们精心研究技术、精心培养人才、精心设计百年企业发展的战略。所以我们终于能靠自己的实力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制度比数字更重要 
    格力电器在发展过程当中,从1991年的1亿做到2014年的1400亿,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制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数字在一瞬间可以做得很漂亮,但这往往是不可持续性的。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一定是在制度上做文章。
    1995年,格力电器做了一个很大的文章,制度建设。当时我们遇到一个最大的困境,整个营销队伍集体离开。因为格力电器给他们的待遇太差,千分之八的提成。但隔壁的一个空调厂给的提成是5%。那个企业今天是不是存在呢?那个企业已经没有了。
    所以,我们的很多工作人员、我们的手下是逐利而行的,企业要制定一个很好的制度,让那些有志向的人在这个平台上有好发展的机会(反过来,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不是要看企业给你多少钱,要看这个企业的文化是不是让你有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公司遇到这样的问题,叫我回来,我当时是不情愿的,1994年格力做了4.6亿,我一个人做了1.6亿。那年我拿了100多万的奖金,回来当部长拿10万块钱的收入,从哪个角度讲我都不想回来(每个人都有一点点私心嘛)。
    再说,回来干部长就是得罪人的事儿。但反过来想,要是企业没有了,我还能做销售吗?所以想了很久之后还是决心回来。此外,我觉得,一个人的财富再多,如果你不能让更多的人在你创造财富的时候,得到共同的分享,那你这个财富创造得也没有价值。
    回来当部长的时候我蒙了,我们讲沿海地区、广东地区是一个前沿地区,是一个开放的地方,但当时我们的企业比内地的国企还要严峻:人员之间没有规章制度、没有行为标准。
    大家都知道现在在反,大家以为的问题是政府的,错了,企业内部也有。我当部长的`时候,发现我们的问题非常严重。我觉得不是有权的地方才有,有交易的地方就可能有。
    我们企业在淡旺季特别明显,淡季没人拿货,我们的人就坐在那里喝茶,甚至有人从家里带点儿吃的来聊天,非常休闲、优雅地渡过一天,没有任何压力。很多人希望不要有压力,错了,人的一生一定要有压力才活得有意义,没有压力就没有意义,因为有压力就有挑战精神,你就能取得成功。如果什么都是随手而来的,那不叫挑战,随手而拿的东西、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这种成功的快感是没有价值的。
    当时格力电器不是直接的裙带关系,但朋友关系、熟人关系特别多。首先以最高领导为代表,作为高管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但他从广西带来的人认为自己有这样的后台,他就可以为所欲为。所有的人慢慢的在无形当中形成一个氛围,这个人不能得罪、那个人不能得罪,所有人都是察言观色在办事,这样的企业你们认为会有希望吗?那时候,别人一讲到格力电器,只有两个字——太黑。到格力电器,哪怕是招工都得花钱,就连搬运工也有。
    在不同层面都有(交易),企业的品牌形象怎么可能起来呢?我当时用了一个很笨的办法,在制度上下工夫,把每个岗位的标准、要求挂在墙上,大家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是参照自己的标准检讨自己的行为。
    当时我立了个规矩,上班时间不能吃东西,早晨不准迟到。我的办公室是透明玻璃的,每天都会看着他们,所以最开始我们解决了迟到的问题。但不吃东西的事情,大家都觉得我可能是说说而已,有一天他们正在吃的时候被我看见了,这时候下班铃声刚好响了,我反过来问他,你们嘴在吃东西的时候铃响了没有,所以一人罚款50元。
    那时候在后勤工作的人员,最高的工资也就是800块钱(1995年),50块钱对他们来讲还是蛮心痛的,个个都求饶。我说不行,必须罚,那个带吃的人罚100。这件事情大家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一下子就改变了大家,到现在为止他们绝对不会带吃的到公司来。
    这个小事对企业发展重要吗?非常重要!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对小事都不重视,时间一久就成了大事儿,当一个企业出大问题的时候,你再想把这个企业搞好,就难上加难。因为我在管理上严格,所以成立了纪检办。它是一种正能量和负能量的关系,但当你弘扬一种正气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支持你的。
     这是我干的第一件事儿,接下来说说我做的第二件事。 
    当时,我们总经理从广西带来一个人(现在退了),专门负责开票,想给谁开就给谁开。我回去后马上对他的帐目进行清理,发现了重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就立了一个规矩,你开票的没有权力给谁发货,财务通知你给谁发货你才能开单。这个制度定下来以后无形之中把他约束了,他就做不了假,也不可能搞关系。
    不瞒大家说,你说是有意也好、无意也好,但作为领导干部带来的人,就应该比别人的要求要高一倍,这是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后来,一个经销商没有钱他却把货给发了,另外一家有钱在帐上却没有发货,我不管他如何解释,所有的理由我都认为不成立,错了是失职,有意发就更严重。
    当时罚他100块钱(他的工资是800块钱),我不知道他后面有多少交易,100块钱对他可能不重要,但面子很重要吧?所以只要出现问题的现象,都会在全公司通报。我这一通报别人就在想,董明珠好厉害,老总带来的人她也敢搞,在全公司都引起了反应,大家觉得董明珠太牛了。别人认为我是比较好斗的,确实也是好斗,你不斗怎么行?这些行为不斗,那你跟他们一样了,回去当部长又有什么意义呢?
    通报完这个事情以后,我降了他一级工资,意味着他这一辈子都要比别人一个月少挣八九十块,他就很着急。当时有人讲,董明珠做人的工作要慢慢来,你要注意一点,搞大了以后对你自己不好。我想我现在不是做人的事情,我是做企业的制度建设问题,凭什么要慢慢来?
    当时我就预见到,老板肯定要找我。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一早就叫我过去了,我跟老总讲,我跟你对着干干什么?我做这件事情是维护企业的利益(就是维护你的利益)。你知道吗?不是我跟你过不不去,是他和你过不去,你知道底下的人在说什么吗?员工对这个企业一旦没有信心,这个企业还能谈发展吗?还能谈生存吗?
     学会共赢 
    有一句话叫“无欲则刚”,我没什么欲望、没什么要求,你叫我干我就把事情干好,我把权力用足、用透、用好。除了对内的调整,对外也要调整。
    从我当部长开始起,我要求所有的经销商必须打款提货,这个政策一出,上下都反对,说什么时代了,你董明珠敢叫人家打钱才能拿货,不打钱怎么办?一年都没有得卖了。后来我跟他们讲了一个通俗的道理,世界上的活人是99%,你一定要用阳光的心态去看这个市场、看这样的人群,你就会做得很开心。
    出了这个政策以后,就决定必须是钱到才能发货,很多人就抗议,抗议也不行。我跟他们讲,“县官不如现管”,今天我是部长我说了算。这个决定做完以后,一下子就改变了我们格力电器的运营模式,所有的经销商必须来钱发货。
    那年我们公司纯利1亿元(1995年)。应该说是从那一年开始,整个形势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是跟随型的,一下子变成了掌控型的。过去我们靠银行贷款,但是格力电器因为我这种模式,从1997年42亿的销售发展到了2014年的1400亿的销售,从1997年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现在很多中小企业说最缺资金,你错了,你缺的不是资金,你缺的是管理、缺的是制度、缺的是寻找正确的合作伙伴。
    人家说我是营销高手、营销女皇,但我跟你说,我没有任何诀窍,我只有两个字——诚信,一定要让你的经销商、合作者跟你共赢,在这个基础上的任何决策,别人都会相信你,别人也会听你的。如果我们老是想到自己的利益,你的决策就实现不了了。
    企业倒掉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总结了很多的原因,有人说市场竞争太恶劣,我认为不对,真正的原因是背后的制度没有建好,形成的交易、内外勾结导致企业无法经营下去,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

董明珠创业成功的经历

2. 董明珠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学习董明珠的感悟

      董明珠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想着走捷径,还要有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精神.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启示之一:市场不相信眼泪,职场不同情弱者  职场人所就业的单位,是各种性质的企业.企业是干什么的?企业是个经济组织,并且是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      一、大器晚成不失天分 董明珠跟那个年代很多人一样,出身也平平,1954年,她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人家,1975年参加工作,当时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
董明珠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想着走捷径,还要有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精神.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启示之一:市场不相信眼泪,职场不同情弱者  职场人所就业的单位,是各种性质的企业.企业是干什么的?企业是个经济组织,并且是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      一个人能力越大,就更有掌控能力,担负的责任也越大.学习董明珠的感悟      启示之一:市场不相信眼泪,职场不同情弱者  职场人所就业的单位,是各种性质的企业.企业是干什么的?企业是个经济组织,并且是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      ----《棋行天下》读后感  国庆节家里装空调,我选购了一台格力,同时还得到了一套附送的礼品,内中有一本格力电器公司总经理董明珠所著的《棋行天下》长篇小说以及.      很多时候,企业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培养人才的机制和平台,热恒公司不但注重企业产品品质和客户使用效果,同时还非常注重企业员工的个人修养素质及学习能力,热恒.董明珠的个人经历与事迹      一、大器晚成不失天分 董明珠跟那个年代很多人一样,出身也平平,1954年,她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人家,1975年参加工作,当时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      董明珠的故事:1995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的销售经理,下属们是这样看当时的这位女上司:一个从不按牌理出牌的 人,她的“牌理”只有一个:自己的原则,自己认为对.      1954年,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人家.1975年,毕业于安徽省芜湖干部教育学院. 1992年,凭着勤奋和诚恳,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占整个公司的1/8..格力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想着走捷径,还要有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精神.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启示之一:市场不相信眼泪,职场不同情弱者  职场人所就业的单位,是各种性质的企业.企业是干什么的?企业是个经济组织,并且是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      1. 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2. 采用了先进科技和科学管理3. 形成了企业良好的形象和信誉;4. 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

3. 董明珠成功故事给人的启发

      董明珠的成功是大家看在眼里的,她的成功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也许你还感受不到,但看看别人的启发你也能从中学到东西。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董明珠成功的启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董明珠成功的启发篇1          最近中能读书会派给了大家一本书叫着《销售女神》董明珠,拿着就被里面两句话所深深吸引。一句是"我永远是对的1。另外一句是"走过的路寸草不生"。通过认真的阅读,仔细的品味,董明珠说过的话,历历在耳,幕幕动心。"不能输、争一口气、不喜欢求人","我与其他女人不一样,就想做点事业。"董明珠,像男人一样去战斗,像女人一样去生活。"我就是不愿意靠别人,不愿意别人对我进行可怜的施舍。当一个女人说她的快乐只是在事业中寻找时,内心一定充满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孤寂和苍凉,但我不这样认为,只是生活而没有工作,人生就没价值。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二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平衡,从而创造完美人生。
         董明珠之所以能受到格力员工和领导认可,主要是有三点原因:1、业绩突出,年年是销售状元;2、对事业极端忠诚,在集体辞职中,坚定的站在格力一边;3、具备驾驭事物的能力,无论受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能够战胜。所以,有人形容董姐"走过的路寸草不生1无论是从业务员,还是到总裁,她都有属于自己内心世界坚定的信仰"我永远是对的因此,在她倔强营销的背后,历经"三大战役",打"大户",对垒黄光裕,变在变之先,坚守原则,让一切看似复杂都变得简单。因为,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办法总比困难多。
         商场如战场,制定游戏规则的人势必是最会玩游戏的人,作为一个菜鸟,要么遵守,要么玩完。董明珠,突破极限,重新制定游戏规则,没有一分钱的应收欠款,从拒不降价到率先降价,这需要多么明睿的眼光和市场洞察力以及大局意识,董明珠改变格局,创造了"格力模式",成为了游戏规则的破坏者,名副其实的"黑客"。
         对于一个营销型企业而言,营销产品就是营销  文化  !董明珠通过没有硝烟的"服务战"、不拿消费者当试验品、自主创新之路、诚信为格力塑造了强大的品牌文化。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董明珠善用管理之道,专一造就专业,秉承大工业精神,经营人才,以做企业就是在做社会事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仅仅为格力,也为自己塑造了很好的口碑。为此,有人称赞她"美丽女人铿锵玫瑰"!
         如果要做成事,就必须要做好所有牺牲的准备,而自己所做的牺牲仅仅是暂时失去一个局部,但却为因此得到一个整体。董明珠也一样,感觉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所以,做大事不拘小节但必拘细节这句话是有其道理的。用每一个小的对成就最大的正确。
         董明珠说:无论在什么岗位,坐什么位置上,我总有一种紧迫感,我认为你要每天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地去  总结  ,那你才能成功,即使成功,我也认为那是新的开始,并不是永远的成功,因为别人也在进步,别人也在往前走。所以,活到老,学到老!如何提高经销商的积极性,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控制价格更是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1自己的决策,自己肯定要认为是对的。一个人让对方屈服很容易,但要让人从心底佩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以德服人,才能够真正的让对方信服,心服。而要做到以德服人,就必须让对方对你的做事风格敬佩。
         "董明珠一过,寸草不生。"这是业内对这位格力女将霸气的注脚。47岁的格力总裁董明珠不仅做事干练,而且在语言方面也相当出色。她有不少经典语录,比如:"工作中没有任何柔情可言,和-谐是斗争出来的。"彰显出一个女领导人的霸气;"我要给政府讨回400万元的差价损失",质疑政府采购部门存在"暗箱操作",浪费纳税人的钱;"格力电器专业化发展,是“自断后路”的做法",直指格力欲将空调产业做成全球第一,不搞多元化的决心。仔细玩味这位"家电一姐"的惊人话语,我们看得出董明珠把许多事情都看得很透彻,一些想法甚至令许多男士自叹不如。以至于,无论企业内部还是外部人士无一不将格力与董明珠连成一体,提到格力,离不开董明珠,说起董明珠,忆起格力。我们祝愿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电器会取得越来越多成就。
         "工作中没有任何柔情可言,不可能即能把工作做好,又不苛刻、咄咄逼人。和-谐是斗争出来的。"女性领导不是靠"亲和力"来解决问题的。领导在管理方面没什么艺术不艺术,惟一有的就是铁的纪律和制度,什么岗位就什么制度。"我要给政府讨回400万元的差价损失。"当着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面,董明珠都敢"拍案而起",舍我其谁?"阳光的东西永远都是阳光的。我们相信政府和法院会做出公正裁决。"一个企业要从一个比较弱小的点一跃而到世界的高端,除了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奋斗,还必须身处公平公正的阳光的竞争环境。"中国通过自己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而不靠买别人的技术,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赢得世界的尊重。"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能够拯救中国制造业的只有我们自己,董明珠的话值得包括格力在内的所有制造业领军企业深思。
         墨守陈规叫迂腐,坐以待毙是等死!通过阅读这本书,自己感觉是获益匪浅,为此在此浅谈《销售女神》董明珠,愿与公司所有的伙伴交流、浅析。
          董明珠成功的启发篇2          《董明珠谈营销》首次清晰地梳理了董明珠对格力名牌战略、专业化战略、独创的专营销售模式、  渠道  创新、质量管理等等的思索和实践,揭示了格力品牌畅销的董式营销奥秘,解秘了董明珠的斗争哲学、为商之道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真实披露了董明珠作为一名女性企业家领导格力在激烈商战中的心路历程。这是一本全面解读"中国制造"代表人物、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管理思想的作品。
         董明珠,格力老总,三十六岁入道,走了十七年营销管理道路.如果在中国做营销的不知道董明珠这号人物,我臆想哪算是白做了.
         写这本书的作者名叫龚明勇,职任过:品牌经理,总经理助理,杂志副主编等;有着实战  经验  的专家写老总,又可谓一个男人写女人,写得如此畅快淋漓。写序的叫江南春,某传媒公司董事局主席和ceo,写的序围绕核心是:这位女性为何如此令人尊重。
         二个大男人为一红颜抬轿,可谓重量不轻。
         这本书在偶然的一次逛书城的机会,随手置于购书车内,回家整理书籍的时候,作为饭后茶余的读物放在随身的包内。继继续续读下来,用了二天时间。其间的精华也没记录,只能算是草读了,就混沦一下写点观感。
         董的成功首先是她理念的成功。
         摘录:即使大家都在效仿格力,也不可能超越格力。格力成功的原因不在于模式,而在于它的创新思想。格力现在的模式以前适用,以后不见得适用。他们可以学走我的模式,但学不走我的思想。
         格力的成功还包括什么因素呢?
         摘录: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靠营销的成功,而是靠技术领先和管理领先。
         格力的营销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建立了独特的回款方式和渠道,敢于和相孛他经营理念的渠道商干仗,炒掉大卖场。震惊业界
         摘录一:一个效益再好的企业也会有被债务拖垮的可能,也就是从哪时起,在我经手的业务里,决不容许存在拖欠货款的现象,这为现在格力没有一分钱应收款的运作环境打下了的基顾。
         摘录二:我们无论怎么折腾,都会有一个底线,这就是专业和专注。我们就是要做空调业的"老大",别无他求。实施专业化的经营战略需要一种战略上的坚定性。如果说格力在经营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首先是格力在发展战略上取得了成绩。这种成绩突出地表现在我们对专业化战略认识上的深刻、贯彻中的坚定和实践中的准确把握。
         摘录董珍珠般的语言,是为了吸引我们处在公司经营管理层的人员,好好欣赏和理解这位中国制造业的传奇铁娘子;好的产品是做好营销的基础;继而让我们思考。阅读《董明珠谈营销》再思考,也许会有新的启发和行动。
         以前看过某同仁写有关格力的文字,他对海尔的偏好,而对格力的歧视(我个人偏好格力,请允许我用这二个字重申一下我对格力的崇敬。)希望能正确看待格力。我在用的空调80%是格力品牌,15%是国产其他品牌,5%是进口品牌(比较早买的)。海尔品牌空调买过一台,后来我退货处理。继而转向格力,选格力也是经营电器公司的会计同仁推荐,继而关注这家公司。好空调格力造!整机六年免费保修,如果做过工厂和售后的人都知道,这几个字的含金量。
         会计人都喜欢用数据来说话,格力拥有空调行业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的技术,230多项国家专利;家用空调,家用中央空调和商用中央空调共20大类,89个系列,1500多个品种,获得欧盟ce、emc以及美国ul等多项认证。
         2007年格力的空调生产营销是世界第一位,完成销售2000万台,实现销售300亿元,外销60亿元;在巴西和巴基斯坦设立工厂。
         与国内竞争对手比,总公司:2006年格力自有营销人员356人,美的电器销售人员2195人,海尔拥有9507人。
         摘录:我的目标很清晰,格力品牌不属于我个人,也不属于珠海市,我认为是属于中国人的,我把它看成是中国人的品牌,并要把它打造成世界品牌。现在我们的奋斗目标离我们已达到的目标还有距离。我认为不仅要提高市场占有率,还要提高产品技术。
         用作者的话作为结束言:格力走  出国  门,应当象宝马和奔驰一样拥有显赫的身份,走向世界的格力,依然让人信赖,这个未来的世界名牌,值得我们更多地去期待。
         如果有对董明珠更感兴趣者推荐董明珠自撰"一个人蹒跚学步时的步态是笨拙的,也是容易被人遗忘的,但一个初涉商海者的脚步却是令人难忘的。在整整40天里,我向一个无赖追债的过程中,受够了愚弄和欺骗,付出了本不应该由我付出的辛酸和泪水......
         但对于后来的我来说,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它决定了我今后用什么样的方式走自己的路。"
         一个从0始步入商海到今天格力集团公司总裁,让人敬佩。
          董明珠成功的启发篇3          本着“校园生活除了在教室和寝室度过外,还应该在图书馆里泡一泡”的原则,我来到了图书馆。看着那浩瀚的书海,不由地想发出一声“亲,你在哪里?”的感慨。突然想到思政老师推荐的那几本数,便一头扎进了书丛寻找于丹写的《论语心得》。一会儿便找到了。不过不是《论语心得》,而是正宗的让人敬而畏之的《论语》。不行我的“捕猎计划”不能就此中断,便又继续开始了捕猎。
         就在此时,仿佛就在黑暗中忽见光芒的我,看见了“销售女皇董明珠”这几个亮丽的字眼,便捧起这本书如饥似渴地啃了起来。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还有董明珠这个人和对格力这个品牌的深入了解。只是看到格力空调这个企业成名后的辉煌,和创业的艰辛。
         “董明珠”、“格力模式”对于搞销售的和空调行业应该是无人不知吧!
         从一个销售员到公司总裁这段艰辛的路程,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公正、要让“厂家”、“经销商”、“顾客”三者都赢、维护企业(即国家)的利益的原则。为此,不惜拒绝给哥哥开个小灶,最后导致兄妹情破裂。为了打破中国市场一些潜规则,努力给员工和销售商公平并壮大格力,她
         不畏强权。多次为了企业的利益与上司“唱反调”、和国美决裂;为了给其他经销商公平,一上任便顶着压力开除了企业最大经销商,为此她得罪了许多人。一些类似于“她走过路都不长草”等的言语便从一些嫉妒的口里出来。为了公司她多次顶着身体的病痛坚持上班,为了一些在我们旁人眼里与之无关但与公司息息相关的事上忙前忙后。最后在他和朱远洪的共同努力下吧曾经那个名不见经传的“格力”打造成了世界品牌。我觉得对于“格力”与“董明珠”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评论:没有格力就没有今天的董明珠,没有董明珠也许今天已经没有格力这个品牌了。
         董明珠让人佩服的不止在她的事业成就上,还有在她为人民办实事上,作为人大代表的她在每次召开人大代表的会议上总是提一下有利于人民的建议,并且有一些已经被采纳并实施了。并且她在慈善事业这方面也做了很大的贡献,她曾多次为贵州贫困  儿童  和一些被疾病困扰而没有钱治疗的孩子捐款,并帮助家里有困难的员工。
         读完这本书不止让我改变我原先并不看好的专业的态度。并不由深深地佩服董明珠这个人和她的处事(世)原则,她用她的“董氏原则”创造了中国空调产业乃至世界空调产业的辉煌。她让我深信只要是对的,并坚持下来(纵使有很多人反对你),那么你就一定会成功。
         以前,我觉得一个企业的发展靠的是产品,是生产但在我看了董明珠说管理视频后,才发现,原来制度对一个企业如此重要。
         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制度的约束,所有员工都按自己的方式随意而为,那这个企业永远都不可能发展,而且会逐渐走向灭亡。制度的完善使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有清晰明确的工作职责与工作范围,每个人各司其责,共同协作,企业才能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健康发展。
         董明珠有自己的一套管理  方法  ,这是她在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并且她的管理之道都是很先进的思想。她不会向其他公司老板一样靠下面的员工帮着出主意,她自己有自己的主见和方法。她喜欢做与众不同的事情,也就是不断的创新,虽然前期有些困难,但是到最后事实会证明她的想法和决定是正确,因为她的眼光是超前的,她看到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她会创新出一套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路线。董明珠很有材,她不怕苦,只要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她就会不顾一切的去实践。最终会证明她是正确的!让人刮目相看。
         对于一个营销型企业而言,营销产品就是营销文化!董明珠通过没有硝烟的“服务战”、不拿消费者当试验品、自主创新之路、诚信为格力塑造了强大的品牌文化。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董明珠善用管理之道,专一造就专业,秉承大工业精神,经营人才,以做企业就是在做社会事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仅仅为格力,也为自己塑造了很好的口碑。
         如果要做成事,就必须要做好所有牺牲的准备,而自己所做的牺牲仅仅是暂时失去一个局部,但却为因此得到一个整体。董明珠也一样,感觉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所以,做大事不拘小节但
         必拘细节这句话是有其道理的。用每一个小的对成就最大的正确。
         董明珠说:无论在什么岗位,坐什么位置上,我总有一种紧迫感,我认为你要每天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地去总结,那你才能成功,即使成功,我也认为那是新的开始,并不是永远的成功,因为别人也在进步,别人也在往前走。所以,活到老,学到老!
                     猜你喜欢:        1. 做企业真正主人心得  
        2. 成功女人董明珠的励志语录  
       3. 董明珠的个人事迹介绍及人物经历 
       4. 听董明珠讲创业后的心得 
       5. 董明珠销售语录心得体会 

董明珠成功故事给人的启发

4. 我们可以从女企业家董明珠身上学到些什么?

人生是不停战斗。一个女人36岁从行政岗位辞职,从业务员做起,并成大器。董明珠身上有一种特质:或许是坚持,或许是追求,或许是做的最好。

强大执行力。

上任后,开展大刀阔斧地改革。

得到“财务权”,以强力将格力的内部管理走上规范化、透明化。

财务对清,业务员手中的欠款必须限期追回。

第一章:扼住命运之喉

思维方式独到。正常人会在一个事情上吃亏,留下阴影,可能以后不会再碰。董明珠,倔强地很,如果不学会游泳,以后恐怕还会在这方面吃亏,说不定会淹死。

不要去抱怨什么,而是要总结经验。

处处有不服输的性格。

女性应克服依赖性格,从小要有做一点事业的追求。而自己平时怎么为人,孩子将来也会怎么为人。

第二章 从最初的开始改变

有困难才有挑战。相信营销行业中,对产品和商场的适应是其次的,主要还是自己的决心和信念。

有奋斗之心。

认准了一件事情决不会罢休。

察觉人心的复杂。决不能和对方斗气,一旦生气,和对方大吵起来,就掉进了对方的圈套。

软磨硬泡。

事后总结,要做一名合格的销售人员,首先需要学会如何面对复杂的人。

第三章 继续战斗

开发市场、独立销售。

硬撑着脸,一家一家前去推销。

讲话时掌握一定的主动权,最后能通过对方的反映做出应对。

第四章 南京之战

做产品,比到最后还是质量。

5. 董明珠的励志创业故事

   “真正的财富不在于拥有多少亿的资产,而是取决于创造了多少社会尊重、解决了多少就业与困难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在董明珠看来,“刚”只是手腕,“柔”是情怀,而刚柔并济才能兼济天下。下面是关于她的励志创业故事,欢迎阅读。
     
      刚的捍卫 
     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她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
     关于董明珠的强悍,有太多经典的桥段。2008年的一天,董明珠接到了一个老朋友的电话,他希望能够重返格力。这个人此前供职格力期间,发明众多,后被竞争者以重金挖走。然而,他得到的却是董明珠强硬的拒绝。
     在格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从格力离开,就永远不要指望再被这家公司接纳;另一方面,只要是从同行其他企业出来的,无论多能干,原则上不收留。“不是说别人不优秀,但如果仅靠别人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个贪婪的行为。”董明珠说。
     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她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格力电器总裁令中赫然写道“行x、受x者一律辞退,情节严重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理”。言必信、行必果,董明珠这种强硬的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格力的企业文化。
     有人问董明珠,国有企业的“婆婆”多,不会有人干预你的决策吗?董明珠的回答一如继往,“我是珠海的纳税大户,我每年要缴那么多的税,我就是要将企业搞好,他们为什么干涉我?”
     据说,格力某年广告招标,有一家广告公司是某政府领导推荐的,但招标第一轮就被董明珠刷下来了,董明珠还底气十足地表示,“(这个公司)连报价系统都不完善,凭什么来招标?”当时很多人替格力捏了一把汗,而后来的事实显示,格力并未因此付出什么代价。
     董明珠认为,企业家发展一个企业,一定要呵护自己的员工,要舍得付出:“格力员工待遇很高,不是员工提出来的,而是由管理层提前想到,然后通过制度落实的。”但同时,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一道高压线,谁也不能碰,否则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就像行人不能走机动车道一样,否则就乱了,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董明珠说。
     董明珠相信,对于一个企业、一个社会来说,制度都是刚性的,不能模棱两可,说变就变。
     她常举这样一个例子:几年前上海刚刚出台了一个交通制度,如果行人闯红灯被撞,司机将不承担责任。但是制度刚出台没多久,一辆出租车撞死了某高校一位老师,由此引起争论,最后司法判决下来,还是要司机承担责任。“这就是朝令夕改的典型。”董明珠认为,“既然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制度,怎样规定就该怎样执行,这样才能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
     在董明珠看来,没有制度仅靠自觉是不行的,自觉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制度建设不到位,许多人就不得不随波逐流,结果就是好人变坏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这样制度才能执行下去。
     “忠诚”是董明珠最爱的两个字在格力的八字厂训中,忠诚是第一位的。“忠诚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我听你的话",而是服从"规则",忠诚于这个企业,实际上是服从于大"道",正道。”董明珠这样解释。
      柔的崇尚 
     格力坚持培养一种奉献精神,董明珠认为幸福感和价值观在于能够让更多人幸福起来。
     对于当下正热的企业公民的问题,董明珠也有自己的看法。
     “对一个企业来说,最大的慈善是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负责,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有机会为社会奉献更大的价值。”董明珠说。这就是古人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
     年11月,格力电器在成立20周年之际评选出20名“品质见证大使”,他们是格力电器从在全国各地征集到的13101名15年以上老用户中,按使用年限排序评选出来的。其中,使用年限最短的空调为18年,最久的空调长达25年,生产日期为1986年6月(格力电器前身海利空调器厂生产)。对于长达25年的使用时间,董明珠坦言“没有想到”,“但这充分说明了格力服务用户,用户成就格力的共赢法则”。
     在珠海格力电器总部一层大厅的一个角落里,展示着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明珠写的两本书《棋行天下》、《行棋无悔》,及以此为题材拍摄的《行棋无悔》的电视剧碟片。书的`旁边是一个“爱心助学”捐款箱,一侧的爱心提示卡片上标注了书及影碟的市场价格,并写着“您的认购将全部捐助教育事业”。
     对于“爱心助学捐款箱”,在董明珠看来,自己著作的收入,本来就是应该回馈社会的。以前,董明珠受邀出去演讲,经常会把自己的书送给听众。后来,董明珠索性将“赠予”改为“销售”,然后将书款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同时,有许多来格力参观学习的单位或供应商,也希望拿一些格力的资料回去学习,于是格力索性辟出这么一个角落,随人自取,并不刻意推销。“每年会有一万多元钱吧。”格力电器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格力电器的员工介绍,迄今为止,董明珠已将自己两部书的稿费全部用于捐助公益事业,建设了贵州平浪小学、安徽希望小学和福建特殊教育学校3座小学,设立了山东大学“董明珠教育基金”和北师大珠海分校“董明珠奖助学金”,救助了多名白血病患儿,资助了几十名贫困儿童、学生、身处逆境中的人。
     对此,董明珠认为很平常,“这是格力文化的一部分”。格力的慈善不仅是单向的外部传递,在内部更是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格力更多倡导文化教育,而不是经济交易。在董明珠看来,如果一个人的着眼点就是为了能挣更多的钱,以自我为中心,永远带一种贪婪的心情去做事,很难建设好企业文化。
     “格力员工都有一种爱心,在格力无论谁有不幸,或者灾难,格力员工就会在小范围或者大范围,主动捐款帮助他。”格力公关部的人士介绍。
     从周围的人做起,格力已经形成这样的文化:哪个分厂、部门,有人生病或者重大事件,就根据其需要或困难的大小来决定对他进行帮扶,形成帮助、关爱别人的企业文化。
     “慈善这件事,靠我一个董明珠是做不了的,应该所有的人都去做,这才是有意义的。当你的行为能够感动和带动别人的时候,你就是有价值的。”董明珠说。

董明珠的励志创业故事

6. 董明珠是如何开始创业的


7. 董明珠的创业故事数不胜数,有哪些能堪称一绝的励志故事?

关于董明珠最出名的应该就是他解决拖欠款的问题。在中国拖欠货款是批发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很多企业都在拖欠款中栽了跟头,有的甚至再也爬不起来。而董明珠却在一年的时间里面就把问题全部解决了,他索性将拖欠货款的经销商停止发货,等到他们补足货款之后才继续给他们发货。这件事情说出来可能让你觉得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可是复杂的很。

一项货款牵扯的可能是一条长长的链子,而董明珠的那个做法就是要把这条链子给砍断。与此同时给他带来的是大大小小的经销商对他的抗议,并向当时的格力老总朱江洪告状。但是董明珠对于这个问题态度依然很强硬,他没有一丝一毫想要低头的意思。双方僵持了很久,实在不知道这件事情该如何解决才好。
结果在后来经过董明珠的各方面调节和强力的态度下,在1997年和1998年的时候,格力没有一分钱的被拖欠的货款。与他打交道,做生意讲究了一个道理,拿钱就给货,只要钱一到账,他也不会拖欠货物。这件事情也给董明珠打下了一个令人信服放心的形象,好像在这个强硬的铁娘子面前,似乎就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了。
关于董明珠的故事很多,在他从格力的底层一步一步向上爬的时候,创造出来的奇迹事件更多。而这些故事的开始并不是源于他天生的某种天赋,更多的是源于他专研刻苦的奋斗精神,即使放到现在他的故事,他的地位依然让人望尘莫及,也成功的让格力成为了国内的龙头企业。 

董明珠的创业故事数不胜数,有哪些能堪称一绝的励志故事?

8. 从董明珠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之一:市场不相信眼泪,职场不同情弱者
  职场人所就业的单位,是各种性质的企业。企业是干什么的?企业是个经济组织,并且是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要想活下去,就必须盈利,尤其对于那些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民营企业,只有不断盈利才能让企业走的远一点。
  作为一名职场人,这个基本的道理你认识清楚吗?这也就是说,企业为什么要用你,是因为你能给企业创造价值,付出你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为企业带来大于支付给你的费用,最起码等同于支付给你的费用,这就是企业用你的唯一理由。这是职场人必须明白的职场态度。
  有好多职场新人,没有经历什么风雨,没有经历什么挫折,再加上“文不对题”的大学教育,对社会了解甚少,对企业更是一头雾水。进入企业以后,缺乏“低头、弯腰”的态度,空有一腔热血,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也有不少的职场老手,始终找不着自己的方向,职业生涯一塌糊涂。加入大一点的企业,自己没有了用武之地;加入小一点的企业,又觉得企业缺乏文化氛围,于是就不停地换单位,十年八年下来,自己没有什么大的进步。
  任正非曾经对入职华为的新员工讲:你过去可以娇生惯养,但加入华为就不可以,如果你继续娇生惯养,你就回家找你爹妈,因为我不是你爹,也不是你妈。这是华为对新员工的基本态度,你可以在家里娇生惯养,你也可以在大学里娇生惯养,但加入华为就必须改掉这个毛病。
  职场就是职场,你不成熟可以,但不可以娇生惯养;你不会干可以,你可以慢慢地学会怎么干;你可以选择新的企业,但你也必须接受丢失专业积淀的代价。职场不相信眼泪,职场不同情弱者。
  启示之二:你为什么必须对自己狠一点
  职场人为什么必须对自己狠一点?当然你对自己不狠也没人会杀了你,但木子斫有四点原因提供给你做个参考:一是职场竞争的逼迫,你不狠不行;二是个人生存的需要,你不得不狠;三是自身价值的体现,狠比不狠要好;四是人生梦想的追求,人活着总得有个目标。
  先说职场竞争的逼迫。现在是个竞争的社会,职场人的竞争和企业的竞争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做成百年老店,有的企业却昙花一现?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职场人的竞争也是如此,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丛林法则一定会让你败下阵来。
  个人生存的需要,这一点非常具体,也非常实在,你必须有个饭碗。*****,富人很多,穷人更多。如果你不幸出生在穷人的家庭,你就没法指望你的父母,你就必须考虑自己的生存,你就必须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工作,再有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同理,活下去也是职场人首先考虑的大问题。
  自身价值的体现,这并不难理解。人活着,就得有所追求,不能一辈子浑浑噩噩。不管是娇生惯养长大的人,还是经历过一些小挫折的人,相信大多数人走上职场后,都有好好混的想法,都有成为职场精英的梦想,以实现人生抱负。但为什么多少年过来后,有的人成为职场达人,有的人一败涂地,根本的区别就是对自己不够狠。
  人都是有梦想的,不管是富人,也不管是穷人;不管是高官,也不管是老百姓。梦想不能用金钱去衡量,也不能用地位去衡量。职场人的梦想,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就是通过个人的付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双赢。当你的努力得到一个企业的认可,当你成为一个企业核心骨干,你所得到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收获,还有更多的来自你内心深处的精神上的收获。
  启示之三:你应该怎么对自己狠一点
  要在职场上混的好一点,应该注重四个方面的修炼:一是职业态度的把握,二是专业能力的修炼,三是管理能力的修炼,四是领导能力的修炼。大多的职场人,职业态度端正是必须的,另外还须具备两个能力,也就是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在职业态度上对自己狠一点。职场如战场,职场没有战场上的血雨腥风,但要想成为未来的职场精英,你就不得不做个有心人。就要训练自己的系统思考能力,一个企业涉及方方面面,任何一个单元都是企业的组成部分,尽管你现在从事的是一个“点”的工作,但要时刻想到这个“点”对企业那个“面”的作用。
  光做个有心人还不行,还必须做个勤快人,该加班的就要主动加班,该熬夜的就要主动熬夜。职场上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同时在一个企业参加工作的同学,为什么几年之后差别如此之大?原因有好多方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的人太懒所致。

  在专业能力修炼上对自己狠一点。首先就是不要抛开自己的所学专业,而仅凭个人兴趣去选择职业。如果抛开你大学所学专业,你的竞争就和一个高中生差不到哪里去。如果选择了自己的专业,就要在专业能力修炼方面下苦功夫,没有三年五年的积累,是不能奠定自己未来发展基础的。专业能力是做事的能力,是职场人的立身之本,要想在一个单位扎下根,就必须过好这一关。
  在管理能力修炼上对自己狠一点。现在职场上有一种误区,就是不少人认为我又不是管理者,干么还修炼我的管理能力?其实,在企业里面,不管是从事生产操作,还是从事技术管理,还是从事产品研发,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都需要与人的沟通与协调。管理能力,也不仅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还有对自己的管理,譬如对自己的时间管理,对自己的行为管理,对自己工作计划的管理等等。
  严格意义上来讲,国企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所以本文的一些观点不要套到国企里面去。国企的领导们是“官商”,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国企职场人的进步与否,也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国企,哼哼,不说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