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一定会影响货币供给吗,为什么?

2024-05-09

1. 央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一定会影响货币供给吗,为什么?

会的。
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从两个方面影响货币供给:一方面是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这种直接的变动向市场和商业银行传达央行作为管理者对市场的意图和作为对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市场主体对于市场的期望。
从影响银行创造货币能力的角度说,大体上是这样一回事:银行的运营模式是吸收存款进行放贷,获得利息差额赚利润,因此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就会把所吸收到的全部存款都放贷。也就是如果存款人把100块钱存入银行,那么银行就会把100块钱贷出。这样就可以这么核算银行和存款人、贷款人的债权债务关系。存款者将100存入银行,那么在存款者的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是债权100;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是债权100,债务100;在贷款人的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是货币资产100,债务100。将银行的资产负债加总核算,它的债权债务对冲,资产为0,将存款人和贷款人的债权债务加总对冲,那么核算结果是资产100.这是一个循环过程,在银行作为金融核心的市场体系中,贷款人再把他获得的100存入另一个银行,就会使上一个循环过程再度发生,这样银行就构成了一个体系,存款人和贷款人构成了和银行相对的一个体系。两个体系之间的循环会无限进行下去。银行总是要把手中的存款货币贷出获得利润。我们看第一个过程,如果存款者没有将100存入银行,那么在非银行体系的市场上存在的货币就是存款者手中的100,银行没有创造货币;一旦存款者将货币存入银行,银行再把100放贷给贷款人,那么市场上的货币就是存款者的债权100和贷款人的货币资产100,市场上的货币就变成了200,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创造了100.因为没有限制,银行和非银行市场可以无限循环这个过程,银行可以无限创造货币向市场供给,就会形成市场的信用体系和造成无限制恶性通货膨胀,钱不是钱啦。但是银行不能够这样无限创造货币,因为在一个循环过程之中存在一种风险:如果存款者今天把100存入银行银行马上贷出,但是存款者又要马上取钱,银行又收不回贷款,它就倒闭了(挤兑)。如果只是一个循环,那么影响到的只是存款人、银行和贷款人;但是这个过程循环构成银行和非银行的市场体系之后,就会波及所有的市场相关者。因此为了防止银行倒闭和及其对市场的冲击,央行就要求银行不能把所有的存款都贷出,要留一部分应对可能的取款人需要。当然,存款人不可能像上面说的那样极端,但是有个比例吧,这个比例就是法定准备金率。如果这个概率是20%,那么就是银行吸收了100的存款,就要留下20应对存款者可能的支付要求而只能贷出80.但是这套不住银行,特别是构成一个体系的银行。贷款人把贷出的80再存入银行,银行留下16作为准备金,64贷出。一直这么算下去,其实到最后,100的最初存款全成了准备金,银行第一次创造的货币80+64+……最后就是100成为了20%,市场上的货币就是100/20%=500,银行创造了整整400.市场上原来有的100,通过银行的放大作用就会变成500,这是在20个点的法定准备金率下,也就是这个作用机理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当央行提高了法定准备金率,那么银行对于市场货币的供给、放大作用就会减小,反之亦反。
再贴现率说白了就是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利率,利率高了银行就借的少些,利率低了银行就借的多些,虽然这个不是很大,但是和准备金率联合起来放大了就不得了了。银行从央行那里借出来了100它的资产就会增加一百,负债也增加100,也相当于央行把钱存在商业银行里,然后商业银行拿着这个钱放贷,在20个点的准备金率下它就可以创造400的贷款。如果央行的准备金率高了,原来能借100它只借了90,那么就只能创造360,就是这么个机理。
所以再贴现率是和准备金率一起作用调节货币供给的。准备金率直接些,再贴现率间接一点。但是都是中央银行调节市场货币供给的手段。
再从央行作为管理者和对市场有重要影响力的市场主体的角度考虑,我提高或者降低准备金率和贴现率就是一方面直接影响货币供给,另一方面作为老大,告诉大家我想怎么样,然后你们自己看着办。
所以影响一定会有的,从直观方面有影响,从意图显示方面也有,但是影响力的大小就不一定了。因为准备金率和贴现率并不是影响市场货币供给的唯一因素,而是还有其它的一些因素相互作用;而且老大的话有的时候小弟也不一定一定听,而是要看具体的市场情形以及小弟的实力、意图如何!
学过的都忘得差不多了,大体上这么个意思,也有可能有些舛误,我的表达能力也不怎么好,姑妄听之,仅供参考!

央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一定会影响货币供给吗,为什么?

2. 什么是贴现政策和改变准备金比率的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再贴现政策和改变准备金比率的政策都是货币政策工具,用以调节市场货币供求的货币政策工具。属于货币政策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三大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但该工具的效果过于猛烈,不宜经常使用。
◆调整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商业银行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量→ 货币供给总量;改变再贴现资格的条件→改变资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门经济。但该工具的主动性差、调节作用有限。

3. 什么是存储储备金?什么是银行贴现率?

  应该是银行准备金吧,一般式指存款准备金,除了存款准备金还有坏账准备金等。
  由于存款准备金是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所以主要讲解下存款准备金。
  我们将100元存进银行,如果没有存款准备金的要求,银行可以将100元全部贷出去,比如贷给甲,假如甲将这100元全部存银行,以便以后支取,那么银行相当于又收到了100元存款,没有存款准备金的话,又可以将100元全部贷出去,这样循环下去,原来只存了100元,但实际上贷出去了无数元。
  为了限制这样贷款规模,规定银行每收到一笔存款,想要贷出去的话,不能全部贷出去,必须将其中一部分交中央银行保存,假如规定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收到100元,只能贷出去90元,另外10元交央行。
  这样一来贷款的规模就受到了限制,贷款的总额就不是无限的。比如,我们存100,银行只能贷90给甲,甲把90又存进银行,银行接着只能贷90*90%=81出去,这样下去,贷款的总额就减少了。存款准备金率越高,银行可以贷出去的总额就越少,流入市场中的货币数量就会越少。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流通中的货币规模,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就会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百姓难以承受,过少又会经济紧缩,物价下跌,企业觉得商品便宜了没钱赚,不愿意生产,这样就会有很多人失业。流通中的货币规模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增加或者减少贷款来实现,要控制货币量,先控制商业银行贷款,要控制银行贷款,就要规定并按情况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贴现率(Discount Rate)
  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准备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刺激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确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的下限。
  贴现率有两种含意,第一种指的是一金融机构向该国央行作短期融资时,该国央行向金融机构收取的利率。贴现率的高低会影响各金融机构对客户收取的利率水准并间接影响其它金融市场,为一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但是各国央行对这种借款方式通常有所限制,所以当一金融机构需要短期资金时,一般会先寻求其他管道。各国央行制定的利率除了贴现率外,另外还有隔夜拆借利率(overnight lending rate),其中美国的隔夜拆借利率被称为联邦基金利率(Fed funds rate)。
  贴现率的第二种定义指的是将未来资产折算成现值(present value)的利率,一般是用当时零风险的利率来当作贴现率,但并不是绝对

什么是存储储备金?什么是银行贴现率?

4. 什么是贴现率?

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
换言之,当商业银行需要调节流动性的时候,要向央行付出的成本。理论上讲,央行通过调整这种利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调控整个货币体系利率和资金供应状况的目的,是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重要工具之一。

贴现与贴现率的关系:
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
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储备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刺激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

5. 什么是贴现率?

问题1:什么是贴现率?
 
 
 
 问题2:是什么意思?
 
 
 
 贴现率是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或金融机关时所收取的利率。贴现率的调高或降低往往间接影响银行对客户所收取的利率,同时也常引起债券及股票市场强烈的反应。美国的中央银行是联邦储备局,在香港则是金融管理局。
 
 
 
 贴现率 又称“折现率”,指今后收到或支付的款项折算为现值的利率。常用于票据贴现。企业所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可用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或借款。银行同意时,按一定的利率从票据面值中扣除贴现或借款日到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而付给余额。贴现率的高低,主要根据金融市场利率来决定。
 
 
 
 贴现率又称官定利率,它指的是国家中央银行向民间银行贷款的利率。它是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降低贴现率可以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为企业筹措资金提供便利条件,最终促进企业投资,刺激经济复苏。
 
 
 
 银行根据市场利率以及票据的信誉程度规定一个贴现率,计算出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贴现利息。
 
 
 
 贴现利息=票据面额×;贴现率×;票据到期期限。
 
 
 
 持票人在贴付利息之后,就可以从银行取得等于票面金额减去贴现利息后的余额的现金,票据的所有权则归银行。票据到期时,银行凭票向出票人兑取现款,如遭拒付,可向背书人索取票款。票据贴现按不同的层次可分为贴现和再贴现两种。
 
 
 
 贴现率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基本概念,它解决了未来经济活动在今天如何评价的问题。贴现率为正值,说明未来一块钱不论是损失还是收益,没有现在的一块钱重要;而且时间隔得越长,未来的价值越低。举例说,今天投资100万元的项目,将来如能收回200万,也不能证明此项投资一定有效。因为如果这回收的200万要等50年之后,今天衡量的价值就远低于100万。这是由于如果利率是3%,100万元存银行,50年内得到的利息也将达338万元(利率为2%的话,50年的利息为崐169万元)。所以50年后回收200万的投资与存银行得利息相比不值得去做。
 
 
 
 投资的机会成本就是将这笔钱存银行所得的收益,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将对未来评价的扣折称做贴现率。贴现率原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应付的利率。利率为正,或借钱要付息,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所以正贴现率的概念逐渐被牢固地确立。在改革以前,投资评价不用贴现率,这相当于将贴现率假定为零,把将来的收益当做和今天的收益一样,因而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现在这种习惯已经逐渐被纠正,只有经济界以外的人士偶而还沿用老概念。
 
 
 
 后来,社会学家将经济贴现率移植到社会学,提出了社会贴现率的概念。社会贴现率越高,说明不仅未来的钱在今天看来价值很小,而且将来社会上或个人发生的一切事件今天看来都没有多大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只有现在才是重要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这种心态的写照。社会贴现率高,是人们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将来不愿负责任,不守信用,道德水平恶化的一个标志。有不少社会科学家试图分析哪些因素决定了社会贴现率,可能的因素有政治和治安的安定、意外死亡率、平均剩余寿命,当然还有经济贴现率。甚至有的学者试图估计出社会贴现率的值。

什么是贴现率?

6. 什么是贴现率?

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
换言之,当商业银行需要调节流动性的时候,要向央行付出的成本。理论上讲,央行通过调整这种利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调控整个货币体系利率和资金供应状况的目的,是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重要工具之一。

贴现与贴现率的关系:
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
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储备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刺激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

7. 什么叫贴现率?


什么叫贴现率?

8. 什么是贴现率?

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
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准备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刺激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确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的下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