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合并,中国又一个跨国汽车集团将诞生

2024-05-20

1. 重磅: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合并,中国又一个跨国汽车集团将诞生

“在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的第十个年头,迎来了新的变化。”
文/宋双辉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与福特汽车正式签订股权收购协议,从那时起沃尔沃汽车正式进入了吉利控股集团的大家庭,到如今10年过去了,沃尔沃汽车如今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2月10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正筹划与沃尔沃汽车进行业务重组。重组后的资产将纳入吉利汽车香港上市公司,并将考虑未来在瑞典上市。整合后的新集团将保持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和极星等品牌的独立。

这意味着沃尔沃汽车将与吉利汽车进行合并重组,成为一家新的上市公司。
据悉,目前双方的合并还没有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将成立联合工作小组,由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CEO汉肯·萨缪尔森协调工作小组评估此次战略机会,制定重组建议书,提交双方董事会审议。
可以说在如今全球汽车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时期,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的整合计划是非常明智的一步举措,双方可以进一步在研发、采购、制造等领域发挥协同作用,大幅降低成本,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这也与近来许多跨国车企之间的战略合作方向一致。
2019年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各自的表现在车市寒冬中都很亮眼。吉利汽车2019年取得了136.2万辆的销售业绩,是中国汽车品牌的销量冠军。沃尔沃汽车2019年首次突破70万销量大关,连续六年实现了创纪录增长,营收达到2741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986亿元),同比增长8.5%;营业利润为143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03.6亿元),同比增长0.8%。
值得注意的是,在谈到2019年出色的业绩表现时,沃尔沃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特意强调了成本优化措施的效果明显,而一旦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合并,在成本优化方面将释放更大潜能。
其实沃尔沃汽车进入吉利控股集团的大家庭之后,与吉利汽车两个兄弟公司之间已经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2012年双方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联合开发一系列环保发动机和小型车平台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技术。

2013年吉利控股集团欧洲研发中心CEVT投入运营,其研发的CMA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充分发挥了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协同作用,为双方的强强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6年吉利与沃尔沃合资推出了新高端品牌领克汽车,这是欧洲设计与中国制造能力的完美融合,几年来领克品牌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2020年还将在欧洲市场上市,成为中国品牌进军国际的排头兵。
2019年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宣布探索合并旗下发动机业务的可能性,这次整合计划也让双方在研发、生产、采购及运营方面的规模化效应进一步提升。
如此看来,到如今双方正式宣布启动整合计划,也是水到渠成的一步,相信双方的战略整合将诞生出一个更加强大的跨国汽车公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重磅: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合并,中国又一个跨国汽车集团将诞生

2. 吉利或将合并沃尔沃,是要组建中国首家国际化汽车集团吗?

还记得2008年的金融危机,福特汽车自身难保,不得不出售沃尔沃汽车完成自救,这种情况之下,吉利汽车快速出手,在2010年以18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这起“蛇吞象”般的交易之后,吉利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地位一路攀升。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后,却面临着很多局限。虽然沃尔沃技术深厚,还有着上万起专利,可是吉利汽车并不能直接使用沃尔沃的技术专利,甚至很多专利还要经过福特汽车的许可。

无奈,吉利汽车只能另起炉灶,与沃尔沃汽车合伙搞起了领克汽车,并且共同开发了CMA平台,接下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看到了,吉利汽车凭借领克汽车的桥梁作用,顺利学到了许多沃尔沃的技术。但是这种方式毕竟还是有局限,于是当时机成熟的当下,吉利汽车与沃尔沃谈起了合并。
合并沃尔沃后的吉利汽车,到底多强?

要知道,早在2018年5月份,吉利就想把沃尔沃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上市,但是考虑到时机并不成熟,这一计划被无限期推迟。如果合并顺利的话,沃尔沃的市值加上吉利汽车的市值,重组后的吉利汽车市值或许会超过320亿美金,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市值最高的公司。说来也巧,合并顺利的话,当年沃尔沃汽车的母公司福特汽车(市值约310亿美金),已经不在话下。

写在最后
中国汽车市场很大,但是中国汽车行业从来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汽车集团。此番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的合并,或许会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新起点,意味着全新的吉利汽车会带领中国汽车行业走向全球。更重要的是,吉利汽车并不满足于这般,吉利汽车与戴姆勒集团、路特斯汽车的频频互动,说不定在未来的十年,吉利汽车还会有更大的动作。

3. 吉利沃尔沃寻求合并整合 将跻身全球车企市值TOP10

在收购沃尔沃汽车十年之后,吉利正在寻求与这家来自北欧的豪华品牌寻求更高程度的合并整合——不仅仅是在业务层面,而且在至关重要的资本市场上,双方也要实现高度统一。
2月10日,吉利控股和沃尔沃汽车双双发布公告,官宣了双方正在推进整合的消息,并刻意强调了“协同”效应。

这种“协同”的主要表现,除了研发生产之外,另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双方将会以同一主体的形式,登陆资本市场。
这意味着合并一旦落地,目前在香港挂牌的吉利汽车(目前市值约180亿美元),将会迎来市值飙升,并由此跻身全球车企市值TOP10。
吉利沃尔沃公告整合
按照沃尔沃的官方表述,这是一次“强强联手”的整合,目的是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并特意强调“强强联手”能够促进双方深化合作,并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以及财务方面实现更加有效的协同效应。
沃尔沃还具体表述称,业务重组将会使得吉利和沃尔沃更充分地实现规模优势,能够集中资源引领行业变革。
另外,这次重组后,沃尔沃、吉利、领克、极星等还将保持各自的品牌定位不变。
在资本市场方面,重组后的新公司将会通过在香港H股挂牌的吉利汽车实现上市,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挂牌。
吉利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中也表示,正和沃尔沃探讨通过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性,以打造一个“强大的全球集团”,能够实现成本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以应对未来挑战,同时也确认了新公司将在香港及斯德哥尔摩上市。
从纵向的角度观察,再结合此次双方共同发布的公告,表明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十年之后,正在把这项并购推向深入——这一次涉及到的是技术、成本控制、财务和资本市场的深度整合。
十年之后“感情”加深
2010年3月,吉利宣布以18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手中全资收购沃尔沃汽车。
在当时,这是一桩轰动业界的“蛇吞象”式的收购交易。
即便是已经沦落至被收购的境地,但是作为一个来自北欧的豪华品牌,在被收购之前的2009年,沃尔沃汽车依然在全球卖出了33.5万辆汽车,同比跌幅10.6%,是过去十年的最低值。
而作为收购方的吉利汽车,当年销量是33万辆,但是同比增长率是48%。
这种体量和品牌上的大同小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当时收购中的一个细节——吉利保证沃尔沃的“绝对独立运作权”,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两个品牌独立经营,虽然同在吉利旗下,但属于并行关系。
在当时那种环境下,这个约定对于打消沃尔沃和福特的疑虑、快速推进收购事宜,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现在十年过去,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沃尔沃在2019年的销量达到了70万辆,翻了一番还要多,而吉利的销量更是超过了136万辆,增幅超过四倍。
业务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十年前那桩收购交易的成功——借助于吉利的收购和资金支持,沃尔沃度过了金融危机带来的破产危机,而且实现了高速发展;同样借助于这次收购,吉利的技术和品牌溢价能力大幅提升,全球化战略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包括领克使用沃尔沃的CMA平台等,都意味着双方在技术上的合作交流,相比收购之初,水平已经大幅提升。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吉利和沃尔沃把合作推向更高层次,也就是此次双方共同提及的业务整合。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从时机的角度来看,双方也表现出了高度默契。
整合时机凸显“默契”
理论上,吉利这次和沃尔沃的业务整合并没有板上钉钉。
吉利在公告中的表述是,这笔交易还没有具体时间表和详细计划,而且还得经过双方董事会和股东、监管机构的批准,同时还要考虑“市场情况”。
沃尔沃汽车官方发布的公告与之类似。
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吉利和沃尔沃能够在一些关键事项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就披露相关信息,意味着在业务和资本市场的“合并整合”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默契。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时机的选择也颇为微妙。
在2018年5月,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吉利控股选择了花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来推进沃尔沃在香港和瑞典上市,估值为160亿-300亿美元。
《金融时报》当时的报道称,吉利希望沃尔沃独立上市的估值能够超过300亿美元。
不巧的是,2018年的资本市场走势不佳,香港恒生指数从2018年1月底超过33000点的阶段高点,最低跌至当年10月份的大约25000点一线,跌幅超过了24%。
这让沃尔沃寻求的多达300亿美元的估值难以实现,后来也就没有了下文。
这还不是全部。
事实上在更早之前的2016年,沃尔沃就向包括瑞典养老基金在内的三家机构投资者,以可转换优先股的形式筹集资金50亿瑞典克朗,这一动作被普遍解读为沃尔沃将会寻求独立上市。
现在的市况完全不同了。
自从进入2019年以来,港股市场基本围绕27000点左右震荡走稳的趋势较为明显,这在客观上为吉利和沃尔沃的重组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跟2018年的单边下跌走势大不相同。
所以从时机的角度来看,吉利和沃尔沃选择在此时推进合并事宜,相当于选择了一个较好的时间窗口,而且即便按照早前报道中160亿美元的保守估计,新集团的估值也将达到340亿美元,超越排名第十和第九位的日产汽车(约200亿美元)和福特汽车市值(320亿美元左右),铁定跻身全球车企市值TOP10。
技术变革“倒逼”整合
在这轮汽车行业100多年来罕见的技术浪潮里,以电动化、自动驾驶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已经推动了包括驾驶体验在内的革命性变化,并且成为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趋势。
仅从技术角度去看,这对沃尔沃和吉利的整合是一个利好。
因为自从发明了汽车史上第一条安全带之后,沃尔沃就在有关“安全”方面储备了相当的技术实力,也正是在这一理念引导下,很早就拥有了包括CitySafety在内、已经具备了初级自动驾驶能力的安全系统。
而在无人驾驶趋势明朗化以后,沃尔沃也开始不断升级自己的相关系统,这意味着其尽管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在技术创新层面并不是很吃亏。
对于吉利来说,不仅仅因为其在过去的十年间销量翻了四倍多,更在于其背靠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所以沃尔沃的技术叠加了吉利的本土化优势之后,带来的协同红利极具诱惑力。
众所周知的是,虽然无人驾驶已经成为一款车的核心竞争力,但研发无人驾驶系统却并非易事——成本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
所以无论是大众和福特,还是宝马和戴姆勒,都选择了联合研发的路径,以分摊研发成本。
相对于上述公司,吉利和沃尔沃同属吉利控股旗下,在合并重组后,将会在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方面,获得更大优势。
结语:
从当初的收购,到双方在技术上合作,顺利推出领克,再到现在进行合并重组,并打算挂牌香港甚至斯德哥尔摩,都表明吉利和沃尔沃的合作在走向深入,落地实施的话,将诞生一个年度销量超过200万辆、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的全球化车企——这既是吉利的目标,也是沃尔沃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拟议中的合并整合,对于新集团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沃尔沃寻求合并整合 将跻身全球车企市值TOP10

4. 吉利沃尔沃将合并组建全球化企业集团

在2010年的时候,汽车行业出现了一个震惊众人的事情,就是吉利汽车的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金的金额收购了沃尔沃轿车100%的股份。那一年各个企业刚经历了金融危机,谁都没什么好日子过,但是放牛娃李书福抓住了这样的机会,也正是这样一个蛇吞象的举措为吉利汽车带来了日后极速发展的潜力。

最初两者的合作关系并不是很紧密,采取的也是“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合作策略,沃尔沃的很多核心技术吉利也并不能使用,但是慢慢的沃尔沃确实在吉利的协助下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
刚被收购沃尔沃市值就上升至160亿美元,而沃尔沃的销量在2019年直接达到了70万辆,营业利润达到了14.85亿美元,让沃尔沃稳稳地坐在了二级市场。沃尔沃的态度也很明显,与吉利合资领克品牌,并且合资建立宁波时空方程技术有限公司,这直接让两家企业脱离了之前收购协议上关于技术共享等方面的内容限制。


2020年,正是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十周年,在2月10日的时候,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发布公告称,双方正在筹划进行业务整合,合并组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集团,以此加深日后双方的业务合作,协同进行技术研发,持续发展。

在经历了汽车行业的寒冬之后,不少企业都选择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寻求生存之道,包括在去年年底PSA和FCA的合并,以及同样在2月10日,丰田汽车对斯巴鲁的持股比例由16.4%提升到了20%,对斯巴鲁实现了正式控股。之前就有人预测过,未来整个世界的汽车行业都将迎来融合潮,最后势必将仅保留少数汽车集团。

图有点老,FCA和PSA已经实现合并
李书福也曾说过,世界汽车的趋势是融合,这也是他一直在筹备的事情,于是他收购宝腾,收购路特斯,入股奔驰,与奔驰一起组建smart品牌。

其实这次与沃尔沃的合并,李书福也已经筹划很久了。在2018年的时候,沃尔沃和吉利的高层就在香港开会,商讨两家在香港和瑞典上市的相关事宜,当时商讨的结果是,沃尔沃在斯德哥尔摩和香港进行独立上市,吉利则前往瑞典进行独立上市,当时花旗,高盛和大摩都愿意对沃尔沃进行IPO辅导,当时沃尔沃的估值是在160-300亿美元,但是最后因为各种原因这项计划被搁浅。

如今,若是吉利与沃尔沃重组完成,按照2019年的销量计算,吉利与沃尔沃集团将实现200万辆的销量,进军全球汽车集团行列,总市值将超过350亿美元,直接超过上汽。
这一举措对于沃尔沃与吉利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吉利品牌的车型也可以和沃尔沃品牌的车型形成互补,在各级市场都能实现各自的占有率,按照10日吉利控股集团给员工的内部信来说,就是“接下来吉利汽车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更高占有率,并加速全球化发展。沃尔沃汽车要进一步巩固欧美市场地位,进一步加强亚洲及其他市场开发力度,持续改善成本结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吉利和沃尔沃计划重组,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看吉利?

10年前,吉利以18亿美元从福特手中收购了沃尔沃,这一“蛇吞象”的收购案成为震惊全球汽车行业的事件。而在接下来的10年里,吉利和沃尔沃开始了各自的迅速发展,沃尔沃从破产边缘起死回生,吉利则一跃稳坐中国品牌头把交椅。不得不说,这俩的故事实为一段佳话。

10年后的今天,吉利和沃尔沃的故事有了新的篇章。有消息显示,吉利和沃尔沃正在计划重组,重组后的新集团将在香港和瑞典上市,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尤其是对亚洲和欧洲的市场。

此次整合涉及到吉利集团旗下的吉利、沃尔沃、极星、领克和几何品牌,重组后的集团将拥有前所未有的规模、技术和资源,但是重组后的各品牌依然是独立的,此次整合旨在促进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的更有效协同。

目前国内市值最高的汽车集团为上汽集团,但如果吉利和沃尔沃一旦重组,新集团的市值将会超过上汽集团,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汽车集团。而在全球,新集团也有望跻身全球市值前十车企,这一次的重组将会给吉利和沃尔沃打开前所未有的新世界。

吉利和沃尔沃的重组事件难免让人想到前段时间的PSA-FCA联盟以及更早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它们也是通过重组联盟后,一跃成为全球名列前茅的汽车集团。但与这两者不同的是,吉利和沃尔沃是在上坡的过程中共同进步,而另外两者则是在下坡的时候互帮互助,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但结果应该是一样的,联盟之后,各方面的整合协同让联盟迎来更高效的发展,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如此,PSA-FCA联盟未来也会如此,相信吉利和沃尔沃重组后更会如此。

以上,都是在面对全进化进程及资本市场运作所产生的影响分析,那就纯粹汽车市场而言,这样的重组究竟能为中国汽车市场以及普通消费者带来什么?显然,本编辑部有话要说。
珂珂:对于吉利而言,两家合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汲取到沃尔沃的技术优势。但劣势同样存在,二者品牌定位天壤之别,若是共用技术增多,必然会导致吉利车型保养维护的成本升高,二者的合资品牌领克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张富贵er:与其说二者是在上坡路上共进,不如说是沃尔沃在低谷遇见了吉利,二者共同成长。吉利在起初收购沃尔沃时,仅是想吸收技术,而此次通过重组,则是正式与沃尔沃共进退,二者不再是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更偏向于兄弟俩。吉利向沃尔沃输送资金,管理人才,沃尔沃则专心做技术,做研发。就像诸葛亮和刘备,二者相辅相成。
周周:不管是过去的2018年还是2019年,对于汽车领域来说,都是个寒冷的年份。行业竞争越激励,强者就会越强,弱者就会越弱。吉利的目标是做全球级的汽车品牌,与沃尔沃的重组,本意是集中两家资源更好的实现全球布局,成为强者中的那个更强者。但面对现在全球汽车市场饱和,整体销量不断下滑的情况,将实现双赢的结论,还为时过早。
Wood:其实重组没错,谁都想尽可能多的获取更大的利益。但是吉利与沃尔沃的重组不能完全“向钱看”,两者更重要的还是互相之间的技术合作、交流更重要。作为消费者更希望看到的是两个品牌各自的产品在技术层面越来越好,而不是规模越做越大。合并从来不是坏事,但是吉利和沃尔沃应该在利益和技术时间寻找一个平衡,有了更好的技术还怕没有更好的销量?
新一:不知道当初为什么沃尔沃会选择吉利,但至少现在来看,这个选择是非常正确的。也曾一度认为吉利迟早会抛弃沃尔沃,但现在来看,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如此看来,这两个品牌还真是天作之合。如今又再一次打算重组,建立更庞大的汽车集团,无论是对中国汽车工业还是对世界汽车史来说,都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事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和沃尔沃计划重组,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看吉利?

6. 吉利或将合并沃尔沃,组建中国首家国际化汽车集团?

在国内肺炎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汽车行业内传出了大新闻:吉利正在与沃尔沃商讨两家合并的可能性。其实眼下的吉利与沃尔沃,可以说是各自安好,吉利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的老大,2019年赚的盆满钵溢。沃尔沃在全球范围内也开始走向了正轨,这个节骨眼上两家公司合并,吉利到底想干什么?

这一天,吉利等了十年
还记得2008年的金融危机,福特汽车自身难保,不得不出售沃尔沃汽车完成自救,这种情况之下,吉利汽车快速出手,在2010年以18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这起“蛇吞象”般的交易之后,吉利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地位一路攀升。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后,却面临着很多局限。虽然沃尔沃技术深厚,还有着上万起专利,可是吉利汽车并不能直接使用沃尔沃的技术专利,甚至很多专利还要经过福特汽车的许可。

无奈,吉利汽车只能另起炉灶,与沃尔沃汽车合伙搞起了领克汽车,并且共同开发了CMA平台,接下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看到了,吉利汽车凭借领克汽车的桥梁作用,顺利学到了许多沃尔沃的技术。但是这种方式毕竟还是有局限,于是当时机成熟的当下,吉利汽车与沃尔沃谈起了合并。
合并沃尔沃后的吉利汽车,到底多强?

其实沃尔沃与吉利汽车合并,并不只是技术上的问题,还牵扯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市值。在吉利汽车的公告中,我们能够看到,吉利是想把沃尔沃资产纳入吉利汽车香港上市公司,这样一来无疑给吉利汽车带来更多的资本。另外,此次公告中还包含了这样的信息:重组后的公司,还会考虑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上市。

要知道,早在2018年5月份,吉利就想把沃尔沃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上市,但是考虑到时机并不成熟,这一计划被无限期推迟。如果合并顺利的话,沃尔沃的市值加上吉利汽车的市值,重组后的吉利汽车市值或许会超过320亿美金,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市值最高的公司。说来也巧,合并顺利的话,当年沃尔沃汽车的母公司福特汽车(市值约310亿美金),已经不在话下。

写在最后
中国汽车市场很大,但是中国汽车行业从来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汽车集团。此番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的合并,或许会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新起点,意味着全新的吉利汽车会带领中国汽车行业走向全球。更重要的是,吉利汽车并不满足于这般,吉利汽车与戴姆勒集团、路特斯汽车的频频互动,说不定在未来的十年,吉利汽车还会有更大的动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与沃尔沃合并是吉利汽车真正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2019年的10月7日,沃尔沃汽车和吉利计划合并发动机业务。
 
看到有人说感到很意外,我也为他的意外感到意外。
 
让吉利自主研发的Getec系列发动机和沃尔沃的VEA系列发动机这两套发动机体系并存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最简单的,如果这两套发动机出现在同一款车型上,像嘉际、博越PRO这种情况,长远来看对整个品牌体系、研发、售后等等方面而言并不是好事。

况且吉利作为极有可能率先国际化的中国汽车品牌种子选手,混乱的发动机体系不解决就是发展路上最大的隐患。
 
所以近日沃尔沃汽车集团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正在筹划将双方的业务进行整合,旨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更加有效协同深化双方合作的消息,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毕竟四舍五入,我算猜中了开头。
 
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驱动下,中国的汽车工业正经历着第三次造车浪潮。5G、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新能源、用户体验、数字化、自动驾驶正在成为车企转型的关键词,不仅跨国汽车集团在做这样的战略转型,国内很多企业也看到背后的趋势和应用层的巨大商机,从整个吉利控股集团来看,吉利集团旗下自高而低拥有:Lotus,Polestar,沃尔沃,领克,几何,吉利,商用车远程,英国锰铜出租车,现时的吉利已经构建出了一个综合汽车集团。
看到中国,看到沃尔沃。2019 年沃尔沃全新S60 发布并在中国上市后,沃尔沃这一代产品的最后一张牌也已经打完。与此同时,沃尔沃在主流市场中国,美国,欧洲的增速也开始放缓。我们所熟知的CMA平台效用主要由吉利旗下的领克在发挥。沃尔沃本身进入产品待更新期间。
 

至于SPA平台的电车产品则由Polestar率先推出。
应对当今严峻的车市,各大车企的更新脚步其实早已经是使用一代研发一代的节奏。沃尔沃在SPA2的深度开发上一定有大的缺口。因为倘若SPA2的研发进度被搁置,SPA时代领先于别家的自动驾驶和祖传的安全属性有非常大被赶超的风险。
 
除此之外,站在吉利的角度,吉利当然也希望跟沃尔沃发生更深度的交融。首先就是我开头提到的发动机的选择,再者是把SPA在吉利其余品牌的产品上进行彻底融合,而沃尔沃的成熟渠道也是吉利进入欧美日等成熟市场最好的桥梁。所以在资本和体系未完全融合的情况下,加紧脚步是唯一的办法,而且不能停下。 
 

资本方面,吉利控股在融合沃尔沃优质资产后的香港上市吉利,迎来利好。股价得以进一步拉升,资本运作的实力也相应提升。这也算是为不景气的2020国内市场而大受影响的吉利股票注入一剂强心针。
在所有人的常识里,企业并购的过程就是企业权利主体不断变换的过程。不严谨地说,所有的整合其实都是一种扩张。从沃尔沃汽车纳入吉利汽车在香港上市公司的那一刻开始,这场战略性的资本运作活动,就已经是一场双赢的生意了。
 
这次整合也是吉利汽车真正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沃尔沃合并是吉利汽车真正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8. 吉利沃尔沃宣布合并,跨国巨头正在冉冉升起

汽车圈从来不缺少大新闻,即便是在疫情惊扰下的今年初春。
2月10日晚上,吉利与沃尔沃同时发布公告,称双方正在就业务整合进行初步讨论,并将合并后的业务分别于香港和斯德哥尔摩上市。

消息传出后,2月11日,吉利汽车在港股开盘报价13.00港元,收盘于13.74港元,大涨5.05%。当日最高价为13.94港元,最低达12.92港元,成交量6320.51万,总市值为1234.41亿港元。
吉利不是早已经在10年前收购沃尔沃了吗?难道10年前仅仅是序曲,如今吉利、沃尔沃历经10年的爱情长跑终于要开花结果了?
◆
十年辉煌一线牵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二者的恋爱史:
10年前,也就是在2010年3月28日,吉利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作为中国汽车史上最大的并购案,当时就引发了国内以及国际上的广泛讨论和争议,舆论普遍认为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行为无异于“蛇吞象”。

2019年10月,吉利、沃尔沃宣布计划合并旗下发动机业务。合并后的发动机公司达到200万台级别的年产量,吸纳了来两家的原发动机部门合计8000多名员工。主要业务为传统燃油动力总成和纯电动力总成两部分。
在吉利汽车与沃尔沃“牵手”的十年里,双方创造了新的辉煌。
在2019年中,吉利汽车以136.2万辆的销售业绩,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汽车品牌的销量冠军,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而曾濒临破产的沃尔沃,在被吉利汽车收购十年之后,2019年沃尔沃销量突破了70万辆,营业额达2741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978亿元),较2018年增长8.5%。

相比于销量,吉利与沃尔沃在技术领域早有了更多的融合和尝试,除了在吉利汽车上随处可见的沃尔沃技术外,双方还共同研发了CMA技术平台。如今,包括吉利、领克、沃尔沃在内的三大品牌都在使用CMA的技术成果。
可见,吉利、沃尔沃的10年爱情长跑之路颇为甜蜜,可以说是相互成就的典范。如今,二者计划合并,当然是为了更好。
◆
不存在谁吃掉谁
针对这一合并消息给大家带来的冲击,吉利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一些大家关心问题的回应:
首先,吉利、沃尔沃合并之后,仍然保持吉利、沃尔沃、领克、极星、几何等品牌的独立性。因此,吉利仍是吉利,沃尔沃汽车还是沃尔沃汽车,未来两家汽车品牌的独立发展应该不会受到干扰。短期看,双方合并的核心工作主要围绕研发投入、成本和财务,追求效率是双方合并的根本,而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

其次,此次与沃尔沃汽车集团合并的主体是吉利汽车,这家公司也是港股上市公司,合并将使得吉利加快与全球资本的对接,沃尔沃汽车下一步也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第三,关于双方公司合并后的管理层问题,由于目前合并尚处于筹备阶段,因此具体细节可能还需一段时间才可能公布。但根据目前双方管理架构推断,双方仍将保持独立的日常运营模式,成立高层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包括李书福、安聪慧、汉肯·萨缪尔森、李东辉、袁小林等吉利与沃尔沃汽车高层极有可能都会担任重要领导岗位。
◆
跨国巨头正在冉冉升起
吉利和沃尔沃合并后,一个年产销200万辆汽车的跨国巨头正在冉冉升起。我们也不能看到此次合并的真正目的:
首先是为了资本市场。吉利沃尔沃合并,资本运作是其中一大主因。吉利是港股上市企业,合并后的新集团会在香港和斯德哥尔摩上市,新形象会有更大的融资能力和融资空间,不仅沃尔沃实现了上市,吉利汽车股价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因此业内有人士认为,合并的根本是为了投入、降本和财务,通过合并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沃尔沃汽车集团曾谋求上市,但由于估值问题一直未能成行。合并后的公司年销售量超过200万辆,跻身全球最大汽车集团之一,对于估值可以予以很大期望。

其次是为了吉利的全球化目标。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一直对于吉利品牌有一个“生而全球”的梦想。从世界范围来看,沃尔沃的知名度是吉利目前尚不能比拟的。中国汽车公司,或者任何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国际化。
作为最早出海的企业之一,吉利一直是全球化的先行者,早在2006年便与英国锰铜成立合资公司拉开全球化序幕。2017年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为进军东南亚市场铺开道路。2019年,吉利与德国汽车巨头戴姆勒合作,组建股比50:50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合并重组之后,领克品牌作为吉利旗下的急先锋,有望在沃尔沃的知名度基础上,快速打开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市场。

再次是为了布局新能源汽车。尽管此次双方并未明确表示合作的具体目的,但吉利和沃尔沃汽车都在智能化、电动化、自动化领域提出了十分宏大的规划。但从短期看,巨大的投入和成本不是单独一方能够解决的问题,合并重组也许是面对电动时代——“百年未有之变局”最好的应对方案。可以预期,未来的的吉利沃尔沃会在电动领域有更大动作和跟进。

写在最后
放眼国内,一汽、东风与长安成立T3项目,上汽与广汽达成合作。放眼全球,丰田与铃木强化合作关系,PSA与FCA合并,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抱团取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合并潮已拉开帷幕。无论如何,进军世界汽车企业最强者阵营,这是吉利、沃尔沃共同的目的。此次合并不仅对于二者是一个大事件,对于中国汽车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一个有中国品牌参与并主导的跨国巨头正在冉冉升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