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语言发展敏感期

2024-05-10

1. 孩子语言发展敏感期

孩子语言发展敏感期学习语言是很快的,那么孩子语言发展敏感期怎么回事呢? 
 
  通常宝宝从9个月开始就能真正地理解成人的语言。因此,进入语言理解阶段宝宝的重要标志是已经能理解成人常用的一些字、词、句的意义。但由于遗传、教育、环境等原因,宝宝语言发展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些宝宝7~8个月就进入到语言理解阶段,有些宝宝1岁多了才开始,这需要妈妈耐心地观察和指导。 
 
  而语言的概括能力开始萌芽,表现在把不同的词和具体的事物进行区分和联系;理解语言的能力也有所增强,一岁半左右的宝宝已经能够听懂短小的故事了,由于宝宝几乎还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不会说完整的句子,基本用一两个词代表一句话的意思或几个意思,所以称为“以词带句”。

孩子语言发展敏感期

2. 如何指导孩子语言发展敏感期

1.做
游戏宝宝天生就喜欢游戏,在游戏互动过程中,宝宝能学到很多东西。所以爸爸妈妈经常和宝宝一起做游戏,来制造欢乐氛围吧。例如:摸身体部位游戏——你和宝宝面对面坐,让他看着你,你任意说身体的某一部位,然后让宝宝指出来。比如你问他:“妈妈的鼻子在哪里?”宝宝会用手指向你的鼻子。也可以让宝宝根据你的语言提示,指自己的身体部位。宝宝在这种有组织有规则的游戏中,自然能快乐的习得语言。
2.全语言的日常交流
爸爸妈妈们可以将身边的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跟宝宝说话,创造一个全语言的交流环境。比如: 爸爸妈妈可以一边说话,一边面部做出相应的表情,这样可以让宝宝明白你的感受。一定记住千万不要戏弄宝宝。如果你一面拥抱他,一面却说“你是妈妈讨厌的邋遢鬼”,这样会把他搞糊涂的,因为你的表情明明在说:“你是妈妈了不起的宝宝!”
你也可以一边动手做,一边跟宝宝解释,让他明白你的意思。比如在给宝宝脱衣服时说:“妈妈把你的上衣脱下来”;给他脱鞋时,说就“现在脱鞋”。换尿布时,说:“宝宝屁屁脏,妈妈给宝宝换尿布,‘哒,哒’两下,然后贴上小粘条,尿布换好咯。”
3.适度的语言刺激
对宝宝的语言刺激要尽早开始。不要等到宝宝学已经会说话才开始,一定要提前进行,以给宝宝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在宝宝还没出生前,就要有意识的和胎儿进行交流。而在宝宝出生后,妈妈要坚持每天和宝宝说话,优美的、有韵律的语言都可以刺激宝宝,能够促进宝宝的语言中枢神经和大脑的发育。所以从宝宝还是新生儿起,妈妈在说话时语音要轻柔,语速要放慢,同时还可以伴着优美的旋律。例如:妈妈可以轻声地给宝宝唱儿歌;读诗歌等等。

4.学会怎样说话
不论你是在谈论对宝宝无尽的爱,还是天空中的一群小鸟,都要让宝宝看到你的情感、热情、强调意味等等,这些提升话语质量的元素都能很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促使他尝试理解你在说什么。你可以用升调用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用降调来安慰或唤起宝宝的积极情绪。此外宝宝比较喜欢听拟声词和叠词。比如:“小鸟积极,小鸡咕咕,小鸭嘎嘎……”宝宝听后会很开心,以后自然就会模仿了。

3. 幼儿的语言敏感期是几岁开始

无论对于哪一个阶段的孩子,他们每一个阶段都是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表现的,这个时候可以折射出很多的不同孩子的心里状态,也是妈妈可以了解孩子性格,了解孩子心里想法的一种途径。那么孩子每个阶段的敏感期有什么表现?

婴幼儿时期的婴儿对于周围的敏感程度是很高的,这个时候的孩子其实对于声音会有不一样的反应。有部分的孩子可能听到激情的音乐就会跟着一起动,然后面对一些吵闹的声音会在晚上睡觉半夜哭闹,这个是因为孩子心里受到惊吓,对于细微的事情出现的反应很大。

到了孩子4-5岁这个阶段,孩子的敏感的表现就在于注重顺序感,有一些事情孩子在接受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孩子就会认定一定是那样子的。例如开门的时候要是想要自己开,家人帮忙孩子也要重新来一遍,吃东西的时候一定是要自己,大人辅助的孩子还不乐意。

可能到了青春期的时候,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敏感可能会呈现在叛逆的这个方面。对于家人的教育不听从,同时还会做一些相反的事情叛逆。这一个阶段也是孩子三观形成的过程,家人一定要理解孩子的敏感期,而且还要找到合适的办法与孩子沟通,达到教育的目的。

幼儿的语言敏感期是几岁开始

4. 如何在孩子语言的敏感期发展孩子的语言

宝宝的语言敏感期是宝宝学习语言的高峰期,在这个阶段,多进行引导,激发孩子语言的潜力,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一.孩子从出生到掌握语言,一般需要3-4年的时间,而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它出现在0-6岁,有的孩子接近8岁左右才完成。

1..婴儿时期的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已经开始和父母交流,并从中学习到“人际技能”,其语言能力的提高,也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形式和工具。

2.宝宝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是与他的感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宝宝身心处于敏感的状态,而且感觉良好时,更有利于他观察、探究和游戏,也更加能学会和记住新的东西。父母对于宝宝表现出自己的慈爱和关注,就是在帮助和鼓励宝宝的语言学习。

3.在宝宝还不能说话和理解词语前,就和宝宝多说话:你跟宝宝说得多,他的语言能力就发展得越早,掌握的词汇就越多。

4.与宝宝的说话要慢一些,要稍稍用轻柔又略带夸张的方式来说话,声音可以稍稍响一些。宝宝喜欢爸爸妈妈这样的方式说话,这还可以引起宝宝的注意

5.跟宝宝面对面地说,让他看到你的表情和口型;同宝宝说话时,用词简单、句子短,反复说;

6.宝宝喜欢听别人叫他的名字,宝宝喜欢听别人说使他高兴的事情;自己唱歌给宝宝听,不要以为电视广播和CD能够代替

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到了1、2岁的时候,父母可以采取更多一些合理的方式加强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孩子逐渐开口说话:

1.听:不要小看了“听”,会听才能更好地说。宝宝牙牙学语就是从听开始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他们会听,会说并会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所以语言能力的提升,先从听开始。

可以让宝宝听你讲故事、念儿歌和说话。儿歌要短小易记,朗朗上口。经过多次反复,宝宝的大脑就会建立起一个加工系统,使故事和儿歌变成他的内部语言。

2.看:即看物说话、看图说话。比如可以采用“有问有答式”,首先是“你问他指”,如你问“小兔妈妈在哪儿?”他可以用手指出你说的动物来。而当他熟悉了这些词汇以及词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后,你就可以改变问法,“你问他说”,如你问“这是谁呀”,让孩子尝试说出“小兔妈妈”的词来。

3.动:即做动作学说话:1-2岁的宝宝是个小小运动员,他学会的动作技能不仅多而且明确,如:爬、走、跑、听、跳、攀、拿、扔、滚、要等。做动作学说话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你要用准确的语言“翻译”他正在做的动作;二是他听你的指令做动作;三是边说边做动作,即做说并行。

4.日常对话:每天你都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情景中和宝宝说话、对话,语言要简练、明确、正规,不要说娃娃语,如吃饭饭之类的儿语都不要说;想让他说出的字要读重音或者多重复几遍,启发他说话的愿望。最重要的,是使宝宝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和学话的气氛,要用轻松的、游戏似的方法和在充满爱的气氛中教宝宝说话,因为孩子只有在感到有人爱他的情况下,他的语言能力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制约。良好的语言是有优势的思维支撑,聪慧的思维会通过优势的语言表现,所以在幼年借助于语言敏感期的神秘力量培养和帮助孩子建立优势的语言能力,可以同步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到了3-6岁这一阶段,不少家长开始感到很难与孩子交流,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甚至不知所措。
如何与孩子沟通,其中大有学问。大家有没有想到过,其实聊天是与孩子交流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因为聊天可以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完整、有序地叙述事情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聊天要本着平等、亲切、真诚、爱护的原则,这样孩子会认为你是最可信赖的长者,那么他就会敞开心扉想你倾诉内心的一切,包括有趣的事情和困扰的事情,你就会对他有充分的了解。
孩子大约在3岁半左右,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表现在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这时,他们总是会对电视机里的广告语重复一遍又一遍,或是把大人说的话一遍又一遍地使用在恰当的语境中。
聊天的内容,要以孩子为中心,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谈谈幼儿园、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以便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家长可以做一个全面正确的总结,谈出自己的看法,切忌不要忙于对他们不正确的看法加以指责、或打断,这样就会削弱他们聊天的兴趣。以下是一些聊天的小技巧:

1.父母的话要简短、扼要,注意留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保持对话的形式,防止一方独白;

2.与孩子是谈话而不是训话,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话,在谈话中始终保持一种友好、尊重的声调;

3.要肯于向孩子表露自己,有时候越向孩子表露内心的想法,甚至弱点,孩子也越会向你暴露他的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增进沟通。

4.要活跃,充满感情色彩,善于用表情和手势,防止死板和沉闷单调的声音;

5.谈话时也需要一点幽默感。这样除显得轻松愉快外,还体现平等和民主,使孩子感到与家长谈话是一种享受和学习;

6.选择适当的时间。要选择双方都有谈话欲望,并且心情也都比较好的时候,这样谈话精神集中,容易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谈到孩子的语言能力,不能不提的是要充分重视讲故事和阅读的作用。讲故事为良好的阅读能力打下基础,而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是早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是孩子拥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必备的条件之一。

所以幼儿阶段的孩子因为语言敏感期的力量,他们对所有听、说、读、写、画、图片、符号等都有着狂热的兴趣和爱好,家长要做的是敏感期帮助孩子获得满足。因为孩子建立的是语言能力,而这种能力会伴随我们进入到成人,所以我们比儿童更多的是单词量,是一些修辞方式等,而我们的语言能力水平是在幼儿阶段就完成了。此时学习语言效果最佳,而且获得的语言习惯最容易长期保持下去。
来源出处: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GB/n/2012/0817/c1053-18763344.html

5. 语言发展敏感期

 宝宝成长的时候会有一段时间是语言发展敏感期,语言发展敏感期的时候,宝宝对说话是比较感兴趣的,这个时候的家人应该好好的引导宝宝说话,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语言发展敏感期的相关知识吧。
                                              语言发展敏感期是几岁 
                       语言发展敏感期关系到语言发展,那么语言发展敏感期是几岁呢? 
   语言发展敏感期是0-6岁的时候,其实敏感期是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对某方面产生极为强烈的好奇心,导致这一阶段出现大量有意识的活动。0-6岁期间孩子会经历很多敏感期,比如说语言敏感期、光感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等,家长要在对应的敏感期内,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引导,促进孩子心智的发展。 
   而当孩子处于语言敏感期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多跟孩子交流,让孩子快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语言发展敏感期 
                       幼儿语言发展需要家长重视,那么幼儿语言发展敏感期是什么时候呢? 
   语言准备期又称语言的预备阶段(1—3岁幼儿前期)。 语言发育第一期——单词句阶段:从孩子出生第12个月到18个月之间。这个时期的幼儿往往会用一个简单的词汇代替和表达完整句子所包涵的意义。会用手势、表情等辅助表达自己的意愿。   
   语言发育第二期——多词句阶段:从第18个月到第24个月之间。由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对周围的环境事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孩子的词汇量迅速增加。孩子运用两个或者三个不相关联的简单词汇代替表达完整句子的意思。外外,车车,意思是说:推小车去外面。 
   语言发育第三期——简单句阶段:24个月到36个月之间。这个期间的孩子词汇量明显增多,会运用逻辑性教强,含有主语谓语的简单句子。
                      蒙台梭利语言发展敏感期 
                       蒙台梭利语言发展敏感期是比较专业的术语,那么蒙台梭利语言发展敏感期是什么来的呢? 
   《蒙台梭利解读儿童敏感期》是2011年1月6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利。本书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分析现象,告诉我们如何解决儿童敏感期出现的问题。 
   《蒙台梭利解读儿童敏感期》中案例全部来自李利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生动有趣。九大敏感期,从孩子日常行为入手,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分析现象,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实际操作和理论均通俗易懂。四色图文,把专业的育儿理念用童趣的方式表现,更贴近生活,也更易于接受。
                      孩子语言发展敏感期 
                       孩子语言发展敏感期学习语言是很快的,那么孩子语言发展敏感期怎么回事呢? 
   通常宝宝从9个月开始就能真正地理解成人的语言。因此,进入语言理解阶段宝宝的重要标志是已经能理解成人常用的一些字、词、句的意义。但由于遗传、教育、环境等原因,宝宝语言发展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些宝宝7~8个月就进入到语言理解阶段,有些宝宝1岁多了才开始,这需要妈妈耐心地观察和指导。 
   而语言的概括能力开始萌芽,表现在把不同的词和具体的事物进行区分和联系;理解语言的能力也有所增强,一岁半左右的宝宝已经能够听懂短小的故事了,由于宝宝几乎还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不会说完整的句子,基本用一两个词代表一句话的意思或几个意思,所以称为“以词带句”。

语言发展敏感期

6.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什么?

如下:


1、3-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2、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同时又是儿童计算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发展的关键期。
3、3-6岁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关键期。
4、3-8岁是儿童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5、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6、4岁是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学习识字的最佳年龄。
7、5-6岁是儿童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又是儿童掌握词汇的关键年龄。从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来看,幼年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因此,父母要充分利用儿童敏感期的良好时机,对其进行教育和训练,促进儿童心理、智力和发展,而不是等待其自然发展。
值得提出的是,关键期固然重要,但是某些行为即使错过关键期,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再学习,仍然可以形成。许多国家进行“补偿教育”,就说明了这一点。有些幼儿由于某些原因,错失发展的关键期,但经过及时的、特殊的教育训练,仍能够挽回和补偿缺失。

7. 幼儿敏感期

  育儿专家小巫


  在我经常探访的一家育儿网站上,一位母亲自称“一个伤心的妈妈”,向大家诉说她的困惑。她给三岁的女儿总结了两项“缺点”——内向、胆小。具体事例如下:

  其一,某天晚上她带着女儿在饭馆吃饭,饭后要求女儿去收银台交钱,女儿不愿意去,妈妈“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女儿就是不肯。母女僵持了20多分钟,最终还是妈妈自己交了款。这件事情让妈妈“很伤心”,因为她在女儿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得到的结果却是女儿“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

  其二,只要上街,女儿就必须牵妈妈的手,少牵一会儿都不行。给妈妈的感觉是“她非常没有安全感。” 为了女儿,母亲辞职回家做了全职妈妈。“平时对她小心呵护的,就怕她没安全感。我有一个朋友,对孩子远远没我有耐心,可她的孩子上街都自己甩开腿跑,她还比我宝宝小1岁。”写到这里,这位母亲不由得悲叹——“这么胆小的宝宝,我该怎么办啊?”

  三岁的孩子不愿意独自去收银台交款是很正常的,成年人眼里的小事一桩,在幼儿眼里却是天大的挑战。如果父母希望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可以每次付款时领着孩子去收银台,先给孩子做示范,再找机会鼓励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主动交款,而不是一下子就把孩子推到陌生人面前独立完成一项任务。

  三岁的孩子上街喜欢牵着妈妈的手也是很正常的,甚至值得表扬,说明这个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三岁幼儿还不能够应对四周繁杂的环境、必须依靠父母保障人身安全。那个朋友的两岁幼儿在街上乱跑,其实很危险。

  由此看来,这位母亲的伤心显得有些小题大做。细细问一问,原来是孩子的爸爸比较内向,这是妈妈对丈夫最大的不满意,爸爸也不喜欢自己的内向性格,因此夫妻双方都非常期望女儿性子开朗大方。谁知遗传基因并不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孩子还是像爸爸,内向、拘束、腼腆。妈妈不愿意接受丈夫的性格,转而试图塑造女儿,甚至问“大人我改变不了,孩子我难道也得无条件地包容吗?”

  让我们想一想这个孩子的处境:妈妈对自己不满意,爸爸也对自己不满意。不满意什么呢?自己天生的、遗传的性格,是自己无法改变的——起码在三岁这个年纪是没有能力改变的。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她会多么地自卑啊!每天生活在父母对自己不满的紧张气氛和压迫感中,她还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吗?但愿她永远不知道妈妈说过——“说实话,如果孩子长大后真的不是一个大方开朗的孩子,我会失望,虽然我是那么的爱她。”这种不现实的期待和失望足以摧毁一个孩子。

  不知从何时起,在某些父母眼中,内向变成了一种缺点。人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世界才丰富多彩,人际结构才稳定平和。内向的人自有沉静、安稳、含蓄的优势,外向的人则可能由于浮躁、张扬而遭受挫折。但是一些家长不能够辩证地看待性格差异,急着把内向型格的弱势与外向型格的强势相比,害怕自己内向的孩子会在竞争中“吃亏”。

  这属于典型的父母内心中的恐惧在作怪。作为家长,如果你有藏而不露的内心恐惧,你的孩子肯定会受到影响。小孩子尚不能够探测出你到底害怕什么,但是他们能够准确地察觉到你什么时候不高兴了、烦躁了,你的呼吸急促了,你的脸色难看了。当你发怒和焦虑的时候,就是你深埋心底的恐惧趁机在兴风作浪。

  这些恐惧是些什么东西呢?就是那些我们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面对的自身缺憾,家人(尤其是配偶)身上令我们感到不满、厌烦却又无能为力的缺点,以及生活中的挫折经历给我们留下的屈辱和遗憾,还有面对未知和未来所产生的焦虑和担忧。心理学大师荣格将这些统称为我们内心的“阴影”,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荣格说,“所有的潜意识都会得到投射。”我们会把内心的阴影投射到周围的人身上,就像把一个影像投射到一只屏幕上一样。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理想的屏幕。我们不愿意挑战自己内心的阴影,但是却渴望迎头痛击投射到我们身外的缺陷,因为这样做比较安全。把自己想抛弃的东西投射到孩子身上之后,父母便开始向那些阴影宣战。他们对自己不满,却没有勇气面对;他们对配偶不满、企图改变对方,但是没有成功;他们在生活中受了委屈,却无力反抗;于是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当作敌人,力求取得胜利。

  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受伤最严重的,恰恰是无辜的孩子,而且这种伤痛往往伴随他们一辈子。

  有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追求完美的人很难快乐。”理智、成熟的人能够冷静地接受现实、积极地寻找平衡,对人生不求全责备。然而,一些家长却难以接受自己孩子的个性,总希望孩子完美无缺。事实上,那些看着孩子不顺眼的父母,往往对自己的评价就很低。他们真正不能容忍的,还是自己(或者配偶)身上的“毛病”;他们力图修正的,是自己某些不堪回首的经历;他们竭力要在孩子身上弥补和实现的,是自己未竟的心愿。

  其实,通过努力,这些父母能够改变自己的处境和现状。但是改变自己太痛苦了,人们本能地回避这一条路,而更希望在孩子身上塑造一个“改良”的、“完美”的自我,往往还冠冕堂皇地打着“严格要求、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孩子是无辜的,也是无助的,他无法反抗父母,只有折磨自己,以图取悦父母。不幸的是,对自己不满意的人,也很难对孩子满意。孩子生活在批评、指责、自我否定之中,在父母制定的难以企及的高标准面前,感到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还怎么能够成长呢?

  孩子最需要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呢?100%的、无条件的接纳。接纳、尊重他们的个性以及他们自身成长发展的轨道。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是他们自信心和安全感的来源,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是奠定一生幸福的坚实地基。

  大部分幼儿的一些表现——扔东西、抢玩具、淘气贪玩、认生害羞、哭闹耍赖、反抗父母,等等,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状态,只需父母宽厚的包容、耐心的引导,孩子会慢慢懂得道理,并且在“错误”中成熟成长。但是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一些不如意表现如临大敌、拼命纠正,担心“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得了…”甚至由于害怕丢面子、被人当作无能失败的家长,而不惜牺牲孩子的自尊。父母最好先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寻找这种不安全感的来源,再审视所惧怕的后果是否就是孩子的必然现实。人的性格会随着生活经历的丰富而产生变化,经常有妈妈感叹“成为母亲改变了我的一生!”更何况一个三岁的孩子?因为孩子的一次行为而过分担忧她的未来、甚至给她贴上性格标签,是不是显得有些荒唐?

  下一次孩子的某些行为或特点让你不满意、担忧焦虑、下不来台以至勃然大怒时,先别急着对孩子发泄,而是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你是对谁不满意呢?你为什么这么焦虑这么担心呢?尤其当你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却没有得到期望中的收效,想一想这些期望是否现实?是孩子能够达到的要求吗?符合幼儿成长的规律吗?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吗?是孩子使你失望了还是你自己造成了失望?

  多问自己几个问题,答案就在你手中。,你可以看看这效果

幼儿敏感期

8. 幼儿敏感期的基本概念

分析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何运用这股有效动力,帮助孩子完美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孩子从呱呱落地後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无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的? 那是因为自然赋予正在发育成长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蒙特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逝。蒙特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