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江城发现黄脊竹蝗入侵,这些蝗虫从何而来?

2024-05-20

1. 云南江城发现黄脊竹蝗入侵,这些蝗虫从何而来?

7月15日,记者从云南普洱市黄脊竹蝗灾害防治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7月12日,普洱黄脊竹蝗累计发生面积119244亩。目前,黄脊竹蝗正向普洱周边县(区)扩散,普洱市正严防黄脊竹蝗传入农田,确保农作物不受损失。 截至7月12日,云南省、普洱市两级共安排防控应急资金850万元,贮备药物36吨,调集21台无人机,累计开展飞防作业1690架次,投入地面喷雾机械962台套,防治面积82957亩。全市出动生态护林员、公益林管护员、森林草原防灭火专业队、边境巡护员等28974人次。目前,虫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危害程度明显减轻,总体防治效果较为明显,防治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开展。专家研判,此次蝗情是由当地种群与外迁种群双重叠加而成。黄脊竹蝗在云南本地已早有定殖。目前,境外黄脊竹蝗呈持续迁飞入境态势,且向周边县(区)扩散。下一步,普洱市将积极加强对外联络,阻击源头蝗虫传入,并开展网格式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严防边境线传入。严密监测黄脊竹蝗发生危害趋势,严防传入农田,如有发现,第一时间予以彻底除治,确保农作物不受损失。 此外,针对持续降雨缩短防治药剂持效期、降低防治效果的实际情况,普洱市将及时修订防治技术方案,研究切实可行的新技术和施药方式。并进一步完善监测预防方案和应急防控方案,加大周边州(市)、县(区)的虫情监测力度,严防虫情扩散。加强应急防治物资调集,保障防灾所需的药剂药械和防护装备等。加大防治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云南江城发现黄脊竹蝗入侵,这些蝗虫从何而来?

2. 黄脊竹蝗入侵云南,这种蝗虫是对环境有害的吗?

黄脊竹蝗,多产于中国南方和印度支那(中南半岛),以东南亚雨林和部分高原草地居多,以嫩竹为食,学名是CeracriskiangsuTsai;体长约4厘米,远小于沙漠蝗虫,可不必担心这是自印度而来的非洲入侵者——第二代蝗虫大军 。此类蝗虫同样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毛竹就是这种蝗虫的主要食物,它们啃食竹叶,导致竹林大规模枯死,并且危害新生嫩竹,在没竹子可作食物时,稻子的叶子也会被列入它的菜单。根据媒体报道的时间来看,在6月下旬的时候,与我国云南接壤的老挝丰沙里省遭受蝗灾,旱稻等农作物种植区有大片的绿油油的蝗虫,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由于老挝控制蝗灾不力,7月上旬的时候,蝗灾蔓延进入我国云南省普洱市,并在当地有所扩散。具体是蝗虫首先于6月29日在普洱市江城县牛倮河保护区入境,与老挝接壤的交界沿线有黄脊竹蝗不断迁飞入境,开始蚕食竹子、芭蕉、粽叶芦等植物。7月2日,江城县蝗脊竹蝗发生涉及勐烈、康平2个乡(镇);7月6日,境内监测到蝗虫累计发生面积82693 亩,同一天宁洱也监测到蝗虫发生面积500余亩;7月8日,全市累计监测到入迁黄脊竹蝗群落活动区域98872.3亩,7月9日通报墨江县文武镇马甫村曼干组监测到少量黄脊竹蝗迁飞入境,出现蝗虫的面积一步步扩大,7月10日的时候已经超过10万亩。农业专家初步研判认为云南与老挝边境一线今年7~9月份黄脊竹蝗爆发成灾的可能性大。当地相关部门紧急开展灭蝗工作,动用多架无人机和人力喷洒灭虫药物,严密监视黄脊竹蝗的扩散动作。 

3. 黄脊竹蝗入侵云南,蝗虫的入侵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影响?

在这段时间以来,在云南的普洱江城,发生了蝗虫的入侵,其中受灾范围达到了13.5万亩,其中有农田3.2万亩,林地10.3万亩。发现黄脊竹蝗入侵灾害后,云南省、市、县林草部门立即采取无人机防治与地面防治、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进行防治。组织多架次无人机,选用环境友好型的药剂对入侵的黄脊竹蝗进行了阻截防控。
黄脊竹蝗,俗称竹蝗、蝗虫。主要危害竹类,在也喜吃棕叶芦、芭蕉叶,在食物缺乏时,还可危害水稻、玉米等农作物。黄脊竹蝗其身体以绿、黄为主,额顶突出使额面成三角形,触角丝状,复眼卵圆形,深黑色。 该虫食害叶片,被害竹叶成纯齿状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光,竹林一片火烧状,被害新竹常枯死。它们的耐力极强,而且擅长远距离飞行,每天可飞行十多公里,往往成群组成蝗虫“大军”,所到之处危害植被,啃食完后再次迁徙觅食。黄脊竹蝗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昆虫,是网翅蝗科竹蝗属,主要影响的并非是粮食等农作物。
如果蝗虫一旦来入侵就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大量的农作物也会受损,使得农民一年的收成也没有了,大量植物也会因为蝗虫的入侵而受到损害,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产生危害,可能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得我们的粮食也造成严重的短缺。蝗虫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其种类也较多。但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且危害最严重的还是飞蝗类。 其实蝗虫造成的危害每年都有,只是危害的程度都不是很大,在经过各种防治后,都能有效地控制并杀灭这些蝗虫。如果发生了大面积暴发的蝗灾,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紧急措施,比如采用化学农药治理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

黄脊竹蝗入侵云南,蝗虫的入侵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影响?

4. 云南多地发现黄脊竹蝗幼虫,该如何针对性做好防治工作?

应该采取定期监测,并采用药剂防治。
如果蝗虫入侵,将对我们的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大量的农作物将被破坏,这将使农民失去每年的收成。大量的植物也会因为蝗虫的入侵而受到破坏,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造成危害,并可能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导致食物严重短缺。蝗虫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种类繁多。然而,飞蝗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危害最严重。其实蝗虫每年都有危害,只是危害程度不大。经过各种防治,这些蝗虫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杀灭。如果发生大规模的蝗灾,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紧急措施,如使用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

防控计划根据迁徙和集中产卵的特点,可以在每年集中产卵期或幼虫孵化前找到黄脊竹蝗的产卵场。竹蝗的产卵场一般有几个特点:第一,成虫集中交配期,地面上有产卵期雌蝗留下的6~8 mm宽的洞或黑色卵囊覆盖物;二是竹蝗在8-9月密集产卵后,地面可见到大量蝗虫;

三是地上有鸟啄卵留下的洞,红头甲虫幼虫,地上有鸟兽翻动垃圾的痕迹;第四,地面上的草类植物或竹子下部叶子的有害痕迹。根据这些特点,可以确定产卵场的位置和范围,人工挖掘可以破坏竹蝗卵,或者定期标记监测,出土跳甲时可以采用化学防治。

蝗虫对庄稼危害很大。蝗虫袭击时,覆盖天空,能在瞬间啃光大面积农田,导致当地农作物减产甚至不毛,严重影响居民收入,甚至导致当地饥荒。中国古代没有很好的治蝗技术,每次蝗虫出现,都会出现大量的流民,导致流民迁徙,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这次云南灭蝗,是值得每一个中国同胞幸福的事情。

5. 云南多地发现黄脊竹蝗幼虫,你对黄脊竹蝗了解多少?

黄脊竹蝗生物学特征
黄脊竹蝗为不完全变态昆虫。成虫体以绿、黄色为主,额顶突出,额面呈三角形,由额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条黄色纵纹,愈向后愈宽。触角丝状,末端淡黄色。复眼卵圆形,深黑色;后足腿节黄绿色,中部有排列整齐“人”字形的褐色沟纹,胫节蓝黑色,有两排刺。卵长椭圆形,上端稍尖,中间稍弯曲。长径6~8毫米,棕黄色,有巢状网纹。卵囊圆筒形,长18~30毫米,土褐色。
若虫又称蝗蝻或跳蝻,若虫体形似成虫,但无翅。初孵若虫灰褐色,触角末端白色。3龄若虫前胸背板后缘略向体后延伸,翅芽显而易见,前翅芽呈狭长片状;4~5龄蝻前胸背板后缘显著向后延伸,将后胸大部分盖住。
黄脊竹蝗综合防治措施
监测预报。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报对于黄脊竹蝗的防治非常重要。通过监测调查可准确掌握黄脊竹蝗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危害程度等实时动态信息。并根据其历史与现实资料、结合寄主、环境、气象等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对下一阶段的为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
人工防治。利用黄脊竹蝗迁飞集中产卵的特性,可在每年集中产卵期或跳蝻孵化前查找竹蝗产卵地。竹蝗的产卵地一般具有几个特征:一是在成蝗集中交尾期可见地面有雌蝗产卵期留下的6~8毫米宽的孔穴或者黑色卵囊盖;二是在8~9月竹蝗集中产卵后,地面上可见大量蝗虫尸体;三是地面有鸟啄食卵块、红头芫菁幼虫等留下的孔洞,以及枯枝落叶被鸟兽翻动痕迹;四是地面禾本科植物或者立竹下部叶片有害的痕迹。根据这些特征可确定产卵地的位置和范围,组织人工挖掘竹蝗卵块销毁,或者做好标记,定期监测,等到跳蝻出土期采用药剂防治。

云南多地发现黄脊竹蝗幼虫,你对黄脊竹蝗了解多少?

6. 云南发现黄脊竹蝗幼虫,全力开展防治工作,为何必须将其扑杀?

目前,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普洱市江城县、墨江县和孟拉县的部分竹林中发现了少量黄脊竹蝗虫。为了防止黄脊竹蝗虫的爆发,有关部门正在努力预防和控制疫情。低脊竹刺槐,十字花科竹刺槐属昆虫,俗称竹刺槐、刺槐。主要危害竹子,其次是竹子,竹子等等。竹蝗虫发生,所有的竹叶都能被吃掉,竹林如火,竹林枯死,第二年竹林很少抽芽,竹林逐渐衰败,竹林被杀死枯萎,竹腔积水,纤维腐败,竹子已没有使用价值。 我国竹区主要害虫危害面积大。越冬卵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孵化,6月底孵化完成。

江城瑶家山村龙滩组附近的一片竹林,三五成群的黄脊竹蝗虫栖息在树叶和树干上,更为明显,有的树叶甚至有被吃掉的迹象。当局正在扑杀这一地区,以防止幼虫成为害虫。江城县植保检测站负责人杨学利介绍,根据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主要以产卵为主,主要发生在4月初至5月初。当它们孵化时,它们会成批孵化成虫。

从去年6月底开始,云南江城、梦拉、绿春等边境地区出现大量黄脊竹蝗虫,对当地林地和部分农田造成一定的危害。虽然各级有关部门采取了防治措施,但黄竹蝗虫在我国并没有造成大面积的危害和蔓延,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防治。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次有少量幼虫,主要集中在竹林周围,初步判断是去年逃脱了成年昆虫产卵留下的网。

据云南黄岭竹蝗灾害防治工作委员会泽老家专家介绍,从4月10日起,全省均在江、勐拉、苏米黄岭现有6位竹蝗卵孵化点,共有3个县竹蝗卵孵化点,各点分布分散,体积小,总面积不超过200英亩,拥有全部扑杀。下一步将按照要求及时发现,及时扑杀,防止孵化出的幼虫在竹上、苍蝇上,造成继发性危害。据了解,黄脊竹刺槐俗称“竹刺槐”,喜欢吃竹叶,也可以以大米、玉米、甘蔗等作物为食。因为黄竹刺槐每年繁殖一代,越冬的卵在四月初开始孵化。为了有效地消除害虫侵扰、云南林业和草原局和云南省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派出了大量的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调查在前线,并积极开展黄脊竹蝗虫防治工作按照“早打、小打、晚打”的原则。

7. 近日,在云南多地现黄脊竹蝗幼虫,这种虫子对生态环境有何危害?

近日,在云南多地现黄脊竹蝗幼虫,这种虫子对生态环境有何危害?
可将竹叶全部吃光,竹林如同火烧,竹子当年枯死,第二年毛竹林很少出笋,竹林逐渐衰败,被害毛竹枯死,竹腔内积水,纤维腐败,竹子无使用价值。黄脊竹蝗是我国产竹区的主要害虫,常大面积危害。

黄脊竹蝗并不是新出现的入侵物种,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是产竹区的主要害虫,当地老百姓一般叫它竹蝗、蝗虫。它主要对竹子感兴趣,尤其是毛竹,刚竹等,也喜欢吃芭蕉叶。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还会危害水稻、玉米等农作物。
成虫夜晚不活动,天热中午下竹避荫,可迁飞。喜食咸尿味物品,取食20多天交尾产卵。卵集中产于向阳,杂草较少,软硬适中的土壤,深约3厘米处。每只产卵14—24粒分泌胶状物成卵囊,卵囊有顶盖。

黄脊竹蝗的防治主要措施包括:挖掘蝗卵。在竹蝗若虫孵化前,于竹蝗产卵地人工挖除卵块;灭杀跳蝻。跳蝻群集期,使用灭幼脲胶悬剂,或阿维菌素悬浮剂,或灭幼脲3号粉剂,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初孵跳蝻;烟剂毒杀。在林间燃放林丹、阿维菌素等点燃式烟剂毒杀成虫;诱杀成虫。应用发酵人尿与杀虫双等药剂的混合制剂或高效竹蝗人工诱杀剂诱杀黄脊竹蝗成虫。人工挖卵.竹蝗产卵集中,可于11月份发动群众至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跳蝗出土10d内,于早上露水未干前用敌百虫粉喷撒,每公顷用药20~30kg;或用闹羊花1kg加水200kg煮沸,当药液呈红褐色时取出过滤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成500倍液喷射。

近日,在云南多地现黄脊竹蝗幼虫,这种虫子对生态环境有何危害?

8. 云南千亩竹林遭竹蝗啃食,应该如何防范竹蝗入侵?

防止竹蝗入侵的方法有四种1.人工防治确定产卵场的具体位置和范围,然后人工挖掘和销毁竹蝗卵,或做好标记并定期监测,出土时采取化学防治。①一般在竹梢叶片被害较严重的山地有红头芫菁的地方有卵存在;②地面小竹、杂草被害严重的地方可能有卵块存在;③产卵场所常常有竹蝗的头壳,前胸背板,翅膀和后足等尸体遗骸存在;④卵块上端有一胶质硬化圆形而中凹的黑色卵盖。
2.药液诱捕利用竹蝗的寻尿特性,沿栈道和山路每隔5~8米,在跳竹和产卵之间挖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平坑,然后用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倒入约150克含杀虫双或敌百虫的尿液。每隔5~8米放一个装有药液的竹筒,晴天每隔2~3天更换一次药液。尿液与杀虫双的比例为20:1,尿液与敌百虫的比例为100:2。
3.喷雾喷粉化学防治法对产卵场新孵化的跳蝻效果最好。新孵化的跳蝻集中,面积小,对药粉抵抗力弱。这时,喷洒药粉防治竹蝗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在孵化跳甲之前,用喷雾除尘器的控制设备在竹蝗的产卵场喷洒吡虫啉或杀虫双。喷洒农药应分批进行,每4~5天对每个蝗卵田喷洒一次农药粉剂,一般连续喷洒三次。
4、生物防治自然界生物防治竹蝗的天敌主要是红头胭脂虫、蜘蛛和一些食虫鸟类。可在林地边缘种植桤木和泡桐,以吸引红头胭脂虫,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它还可以保留毛竹林中的阔叶树,维持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为天敌的栖息和繁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控制竹蝗的扩散。据官方报道,黄脊竹蝗灾害仍在控制之中。然而,据专家分析,黄脊竹蝗很可能在7月至8月在云南省爆发。所以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